第177章 十万哥:为河南规划战略的人,一定(2 / 6)

、费栈谢过,并表示回到丹阳后,一定会努力去劝降剩余的宗帅。

如不出意外,自今年始,丹阳的山越人便能够下山种地了。

徐州方面特点送出曲辕犁,并派出汉人指导,行屯田之事。

只要没有天灾人祸,水旱雷涝,一年后丹阳就能实现净收入。

理论上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收入只会越来越高。

毕竟丹阳一带隐户极多,都是藏在大山中的山越人。

而这些人,都是实打实的劳动力。

他们不但能够增加生产,还能够刺激江南消费,手工业的发展。

就拿徐州特产的精盐来说,精盐再好,也得有倾销市场。

如能在丹阳一地倾销,无疑也能拓宽徐州的市场,提振刘营经济。

不表。

……

扬州,吴郡,富春。

自孙策征讨荆州以来,本已取得巨大胜利,大有进取荆州之宜。

奈何孙策轻而无备,为许贡刺客所伤。

重伤过后,大夫劝之息养身体,奈何孙策执意要与刘表动兵。

不想急火攻心,伤口崩裂,大病一场。

在周瑜等人的商议决定过后,主动撤军,让出此前所攻下的江夏郡县。

将之尽数还给了刘表,就此退兵回到了吴郡,给孙策养病。

但孙氏此次出征,并非徒劳无功。

江夏乃荆州第一战区,孙策在攻破江夏之时。

一举缴获了千余艘船只,军械、斗具、粮秣、金银堆积如山。

这已经完成了此前孙策出征之时,所定下的目标。

但当孙策醒转过后,闻说大兵已经撤军,自己所打下的江夏之地已尽数被刘表收复。

还是恼火不已,大骂众将安敢擅自做主。

然,骂归骂,孙策却也明白事理。

他这个主人翁都不省人事了,众将没了主心骨,又怎敢独自领兵与刘表接战呢?

将他接回吴郡来,几乎是最好的决定。

然孙策仍旧闷闷不乐,每日所食甚少。

而南方湿气重,尤以此时瘴气深重。

孙策身上伤口疑似感染,病痛愈烈,而使每人饮水所食更少。

约莫过了半月有余,时老将程普押运军粮回见孙策。

不想孙策形容憔悴,面似枯槁,不觉大惊:

“半月不见,主公何以失形?”

程普此言本欲责备下人未能照看好孙策。

而孙策闻言后,乃引镜自照其面。

果然十分瘦损,并无半点精气神。

不觉失惊,顾左右大呼道:

“孙郎奈何憔悴至此耶!”

言未已,孙策一把将镜子摔在地上。

大叫一声,金疮崩裂,昏绝于地。

左右惊呼上前,将之救起,扶入室内。

须臾,孙策苏醒,只有程普在身旁,乃仰头长叹道:

“吾不能复生矣,可叫权弟来,我与他面授机宜。”

程普领命,泣拜而去。

时孙权字仲谋,年仅十七,家中排行老二。

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

因其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

孙策在时,便将之带着左右,参与内部事务决策。

其所展示的统御之才,令孙策也自愧弗如。

每每宴请宾客时,孙策就常对孙权说道:

“此诸君,皆汝之将也。”

即,孙策认定孙权有御人本事,认为这帮豪杰早晚成为孙权的手下。

不想今日一语成谶,大业未成,已将死矣。

孙权是族中与孙策年纪最是相近的英才,故孙策有意将之培养成守御之人。

在孙权十五岁时,孙策便委任其为沙羡长,培养他的政治才能。

本想在多锻炼他几年,奈何已时不我待。

孙权匆匆忙忙赶回富春,至卧榻前见着孙策,泣拜道:

“……兄长,弟来迟矣!”

孙策叹道:

“本想承父意志,举江东之众,进去天下,不想中道将亡,有负诸公。”

话落,又看一眼赶来的群臣。

老将程普、黄盖等,新生代将领陈武、吕范等。

除周瑜领兵在外,未来得及赶回外,一应孙氏重臣俱已赶至。

孙策环视众人,又颇感庆幸道:

“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有可为。”

“今幸有公瑾等英杰善相吾弟,奈何公瑾不在此,不能面授大事。”

言讫,孙策回身将印绶取出,亲手交给了孙权。

“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卿宜念父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