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谁的演技惊艳(2 / 6)

他的东西。

还有之前忽悠他出兵,白嫖冀州等一系列事件,都让公孙瓒感到不爽。

“~哼,公孙瓒,如此傲慢无礼!”

“传我令,明年开春,起大军,征伐易京。”

“吾要亲征公孙瓒,将之覆灭。”

袁绍对公孙瓒傲慢的态度大为恼怒,决定明年开春亲征易京。

很多人好奇袁神家大业大,为什么却花了那么长时间才灭了公孙瓒。

因为公孙瓒家业同样很大,袁神的家业都是慢慢啃下来的。

并且,公孙瓒起于边陲。

之前说过,汉末战力最强的军团就是北方幽州、并州,以及西边的凉州军团。

他们常年与异族作战,战力不是内地军团可以比的。

袁绍在跟公孙瓒的交手中,也吃了大亏。

不过袁绍虽然在正面被击败好几次,但好在对手不当人,得罪的人太多。

袁绍轻轻松松,就拉到了鲜卑、乌桓,阎柔、刘虞旧部、本地汉民、本地士人豪族等盟友。

光看这个盟友清单,

你都会佩服公孙瓒,是怎么做到把以上这些人全部得罪的。

所以公孙瓒与袁术真的是北方、南方各自的卧龙凤雏。

公孙瓒再是能打,也干不赢这个配置的盟军。

被盟军暴揍一顿后,斩首两万余级,龟缩回了易京。

虽然只剩下一座易京了,却依然能引起袁绍及河北阵营的重视。

无他,公孙瓒家底儿太厚了。

或者说他这些年太不当人,收刮了太多民脂民膏了。

光易京城里,公孙瓒就足足囤积了三百万斛粮食在里面。

并且他的部下,家家都盖高楼,多达上千座。

然后公孙瓒的亲信,俱是拥财“巨亿”。

你便知道公孙瓒这些年到底刮了多少油水。

“大将军,若是明年攻伐公孙瓒,曹刘趁势前来袭取邺城,该当如何?”

功曹辛毗在旁侧谏言道。

辛毗出身于颍川辛家,是袁营汝颖派士人。

袁绍道:

“我在河内、黎阳屯有重兵,曹刘必不敢轻易来。”

“待我明年亲征公孙瓒,将其首级枭下,赍往河南。”

“叫曹操、刘备自视忽然。”

辛毗却道:

“此前大将军默许刘备接领徐州,本意是为挟制曹操。”

“不想两家联合,反于河北掣肘。”

袁绍眼眸一蹙,辛毗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之前袁谭擅自出兵徐州,还被他狠狠地批评了。

随后刘备举袁谭为茂才,袁绍还十分感激刘备。

还称赞其,“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等于是默许刘备接领徐州。

袁绍此举,就是为了让刘备限制西边曹操的发展,毕竟这个小弟近几年不太安分。

何况兖、徐二州毗邻,难免边境摩擦,兼之两州人民又有旧怨。

所以曹、刘家爆发矛盾,甚至战争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才对。

只要两家内斗,河南就没办法统一。

袁绍就能够腾出手来,安心治理河北。

等河北事务完成之后,再南下,拉拢曹刘当中更加弱势的一方,来对付另一方。

这么伟大的战略构想,居然失败了。

这令袁绍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历史上的袁绍就是这样操作的,最后也确实成功了。

曹操攻打刘备,刘备投靠袁绍,帮袁绍牵制曹操东边部曲。

而这一次,袁绍却失败了。

曹刘之间不仅没有爆发战争,反而联合起来,化干戈为玉帛,开展了多项合作。

中间,袁绍还试图离间二人,引诱两家相斗。

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河南有高士啊……”

袁绍抚掌一叹,暗想究竟是谁促成了曹刘同盟,打破了他苦心孤诣营造的局面。

郭图进言道:

“此必是李子玉之谋。”

他之前在青州辅佐袁谭,可是亲眼见识过李翊的谋略。

或许也只有他,才能让曹操、刘备放下此前恩怨,联手对抗河北。

“李子玉么?”

袁绍眉头微蹙,看向人群中的许攸,问道:

“此前子远出使徐州时,应当见过李翊。”

“你观此人如何?”

许攸被突然点名,问及对李翊的看法。

暗想自己可千万不能说漏了嘴,自己受过李翊的好处。

于是整了整心神,眨巴眼睛说道:

“禀大将军,李子玉此人确实青云高士。”

“若论天下智计,当并归李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