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曹孙刘三家联合,抗袁绍?(2 / 5)

登、李翊一直主张压制孙吴的政策。

严格限制孙策在江东的发展。

孙策都是趁着曹刘与袁术大战之时,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打下会稽的。

原本想趁着战事结束前,把豫章、丹阳一并打下来。

但现在曹刘基本上已经腾出手了,只怕不会再任由自己乱来了。

“曹操拥庐江、刘备拥九江。”

“此二地分别毗邻豫章、丹阳。”

“恐不易取啊。”

吴景皱着眉头,表情十分严肃。

以他们目前的实力,倒是不把丹阳的袁胤、豫章的华歆、刘繇放在眼里。

可问题是,曹刘打下了淮南,肯定是将豫章、丹阳视为了自己的后花园。

他们要是敢去打的话,曹刘不可能不插手。

“公瑾,你怎么看?”

孙策主动征询周瑜的意见。

周瑜沉吟半晌,才道:

“计划不变,先去取豫章。”

谋士陈端问道:

“豫章华歆乃守户之犬,刘繇乃败军之将,不足为虑。”

“只是若取下豫章,便与庐江接壤,如何应对曹操?”

周瑜解释道:

“袁术虽灭,刘勋尚在。”

“曹操对付刘勋还需要时间,在他解决掉刘勋之前,我们先把豫章打下来。”

“只有合三郡之力,方有能与曹刘上桌谈判的资格。”

众人闻言,俱是面色一怔。

“公瑾,你适才说的与曹操、刘备谈判,是什么意思?”

孙策主动开口询问。

听周瑜这话的意思,似乎还想和曹刘合作。

周瑜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当今天下,二袁实力最强。”

“今袁术虽灭,其残余势力仍在。”

“曹操、刘备虽据淮南,但消弭袁术势力尚需时间,这个时间便是我们发展的好机会。”

“袁术死后,袁绍便是当今第一诸侯。”

“其拥据河北之地,早有南顾之心。”

“今曹刘两家能够联合,我料其必是为了防备袁绍。”

周瑜一眼看透曹刘战略合作的根本原因。

瓜分袁术只是顺势而为,合力抵抗袁绍才是利害所求。

孙策一颔首,背手道:

“公瑾的意思是,曹刘为了防备袁绍,在南方无法投入大量兵力?”

“……正是如此。”

周瑜点了点头。

曹刘联合打袁术,与其说是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倒不如说是解除南方的隐患。

要是袁绍彻底统一北方,腾出手来,那肯定是要把矛头转向河南的。

身处河南的曹操、刘备便是首当其冲,自然要联合起来。

如果在袁绍南下之前,孙吴势力能够快速地壮大起来。

壮大到足以和曹刘谈判,让他们也不能轻易地灭掉自己。

那即使是曹操、刘备也得考虑一下他们的战略价值了。

毕竟这两家肯定不希望在面对河北大军的时候,又面临南方孙吴的威胁,腹背受敌。

“那依公瑾之见,如何应对曹操、刘备?”

孙策耐心询问。

周瑜正色答:

“凡事皆要分清轻重缓急,今曹操、刘备皆不易图。”

“况其两家有联合之势,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也。”

“若是打下豫章,则与荆州刘表接壤。”

“刘表与兄长有杀父之仇,这才是我们的大敌。”

“而曹操亦忌惮刘表在南方威胁其治所颍川,若是我们主动攻打刘表,定能得到曹操的支持。”

“诚如是,刘备也不好从中干预。”

孙策一颔首,大是认同周瑜的建议。

曹刘不好对付,就只能先对付刘表了。

何况荆州富庶,刘表守户之犬,与自己还有杀父之仇。

自己几乎没有理由不先打刘表。

“善,那就依照公瑾之言,遣使交好曹操、刘备。”

“然后即刻发兵先攻豫章,待拿下豫章之后,再发兵江夏。”

“斩黄祖,为吾父报仇。”

孙策雷厉风行,即刻定下了接下来的战略方针。

正说间,一名侯吏匆匆走进堂内。

“主公……”

嗯?

孙策一挑眉,沉声问,“何事?”

“许贡秘密上书朝廷的文书,适才被末将截住了。”

“许贡?”

孙策眉头微蹙,许贡自被他打败后,便只是安置在了吴郡。

之前他忙着打会稽,所以一直没腾出手来处理他。

“什么文书,拿来我看!”

侯吏将许贡上表的文书,双手奉给孙策。

吴郡太守许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