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一厢情愿的倾慕,万人之上的孤独(6 / 8)

县郡,亦有诸多杂事需要处理。”

“冒然起如此浩大的工程,会不会太过冒险了些?”

水利工程的确收益大,但问题是成本也高。

一般人根本玩儿不起。

现在天下纷乱,诸侯并起,鹿死谁手不可尽知。

冒然在水利工程上下血本,可别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啊。

“无妨,可以一边疏通河道,一边灌溉农田。”

李翊耐心为刘备解释。

水渠虽然要修三百里,但不是说非要竣工的时候,才能够使用。

修好一条河渠,便可以直接拿来灌溉。

“按翊估算,若是能将这三百里的水渠修完,足以灌溉两万顷农田。”

“并且能将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不出三年时间,从下邳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我徐州大军,亦可乘船,直达江淮。”

“军费、粮食都能够得到大量的节省,水患亦可消除。”

“此非好事吗?”

刘备知李翊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他的目光一向看得长远。

只是……

刘备背着手,面上仍有些担忧:

“若只在寿春一带修筑河渠,我徐州倒还能够承受。”

“只是军师提出来的工程,未免过于浩大了。”

“若按照军师的要求,至少得在淮南征发数万民夫。”

“今江淮疲敝,吾正打算轻徭薄赋,休养淮南子民。”

“若起这工事,只恐有伤民生。”

一言蔽,袁敏也在一旁帮腔,劝李翊道:

“刘将军所言甚是,某知李先生目光长远。”

“但眼下的淮南的确不宜起如此浩大的工事。”

“袁公路自入江淮之后,盘剥过剩,百姓卖儿鬻女,苦不堪言。”

“江淮早已不是几年前的鱼米之乡了,实在经不起折腾。”

袁涣也出来说道:

“李先生有爱民之心,乃江淮百姓之福。”

“只是此时动工,不合淮南时宜。”

“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

“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

“则病根尽去,人方得以全生也。”

“若能先休养淮南百姓三年,然后方可动工。”

袁涣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李翊却有自己的考量,“我亦知此事甚难,但是时不我待啊。”

“当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袁术所灭,袁绍尚存。”

“公孙瓒如今被困于易京城,不出两年必为袁绍所灭。”

“若是袁绍彻底解除北方边患,试想他会不会南顾呢?”

李翊这才道出了需要加快淮南建设的真相。

现在的历史线早已发生了变动。

历史上,曹操这几年飞速扩张。

没过两年时间,就统一了兖、徐、豫、青四州,并且还占了不少司隶地区。

这个地盘已经够大了吧?

但曹操却仍没有信心敢跟袁绍开战。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还是袁绍主动进攻的曹操。

曹操在拥有整个河南的情况下,前期都一直被袁绍压着打。

现在,曹刘分势,河南也并未一统。

老刘在三年之内,是绝对不可能挡得住袁绍的大军的。

所以李翊一直在争分夺秒,壮大老刘的实力。

为此,他甚至不惜让老刘和曹操摒弃前嫌,联合在一起对抗袁绍。

因为曹操并不好对付,就算你真的超神,三年之内把他灭了,那你自己也必然是国力大减。

吃了曹操的地盘,说不定反而变得比之前更弱了。

所以,还不如先两家联合。

袁绍南顾,首当其冲的就是曹刘,这个联盟的促成并没有什么难度。

李翊不仅要争分夺秒的打造淮南良田,更要在这期间,帮助老刘拉到尽可能多的盟友。

相互吞并是来不及的了,不若先联合起来,防备天下第一的袁神。

所以在处理丹阳问题上,李翊便反对出兵解决。

只让丹阳袁胤作为附庸便好,即便是不给徐州输血,也别在背后捣乱。

“军师,你便这么自信,袁绍会在三年之内,对河南用兵?”

刘备表情严肃地问李翊道。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开不得任何玩笑。

以袁神的实力,老刘自己目前是真没信心能够打赢。

即便联合了曹操,他都仍得保持谨慎看好的态度。

“公孙伯圭已被困于易京城,坐城死守。”

“主公以为公孙将军还能坚守多久?”

李翊这一反问,刘备顿时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