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天下诸侯齐发兵,保驾勤王(3 / 4)

吕布自兖州一败后,显然已经失去了抢夺天子,上桌吃饭的资格。

那此次出兵勤王,完全是在替别人打工。

吕布却正色说道:

“今同为保扶王室,只要安顿了天子便好,又遑论天子幸驾何处?”

以吕布的头脑,他当然意识不到天子在这个时代的政治价值。

但他很明白一件事,自己平生最引以为傲的事便是为国除贼,以及自己奋威将军、温侯的身份。

这些都是汉室朝廷给他的,如果汉室不在了,他的这些骄傲也将不复存在。

包括吕布领兵在外,喊出来的口号就一直都是,

——“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

吕布郑重其事地对陈宫说道:

“天子东归之时,曾赍诏宣布前去勤王。”

“奈何布彼时困顿,并无蓄马粮积。”

“今日众路诸侯皆出兵前去保扶王驾,布身为朝廷奋威将军,又怎能落于人后?”

遂不再理会陈宫的劝谏,自己点了一千步骑,赶赴河南尹去了。

另一边,赵云率领云骑,星夜兼程,也是很快赶到了陈国。

向陈王刘宠说明了此事。

刘宠闻言大惊,急召国相骆俊,豫州刺史郭贡共赴陈县商议此事。

“如今天子蒙尘,为凉逆欺辱,既乘舆已至河东。”

“孤身为宗室,断无袖手旁观之理。”

国相骆俊也正色言道:

“保驾勤王,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今天子有难,我陈国若置之不理,非忠臣之所为也。”

郭贡闻言,也跟着附和道:

“既如此,贡亦领兵五千,随王上同赴河南尹。”

按照刘备徐州那边的意思,是要把天子接到陈国来,也就是豫州。

郭贡身为豫州刺史,省一把手,在这种事情上当然不能含糊。

也必须跟着一起去勤王才行。

“善!”

“既如此,就劳骆府君在陈国料理诸事。”

“孤与郭使君,赵将军赶赴河南尹勤王。”

骆俊连连颔首,向刘宠保证陈国方面不会出任何岔子。

刘宠放下心来,即点了本部蹶张士,与郭贡、赵云同领兵赶赴河南尹。

赵云率云骑为先锋开路,一路快马加鞭,星夜兼程,直奔雒阳方向而去。

……

……

话分两头,

却说天子刘协王驾,自赴河东之后,也在众朝臣的主持下,继续赶赴河南尹。

而乘舆至河东郡大阳县时,河内太守张杨也加入了护卫车驾的行列。

于是天子身边握有实权的大臣竞争更加激烈,争权夺利的现象愈演愈烈。

国舅董承、包括张杨在内,皆主张天子还都雒阳。

但白波军首领杨奉、韩暹等人却不愿放天子东归。

反而想让天子留在弘农的渑池附近,理由是为了躲避匈奴人。

双方争斗不休,致使车驾也行的缓慢。

刘协无奈,只得派遣使者,到杨奉、韩暹各自的营帐里求情。

并且向二人许诺,只要乘舆能够赶赴洛阳。

那么到时候将拜杨奉为车骑将军,假节钺。

而韩暹则拜为大将军,兼领司隶校尉,亦假节钺。

二人在收到刘协的承诺之后,这才同意继续护送天子乘舆赶赴雒阳。

是夜,月白风清。

张杨背着手,独自一人在河边凝望着,眉宇间一川不平。

“府君,您找我?”

一人自身后走来。

张杨回头望他一眼,开口说道:

“公仁来的正是时候,我正为一事犯难。”

来者乃是兖州定陶人董昭。

他早年被举为孝廉,被袁绍用作参军。

奈何彼时自己的弟弟在张邈手下听用,而张邈又与袁绍关系不好。

袁绍便想着治董昭的罪。

董昭惶恐不安,以自己想去觐见天子为由,想趁机脱离袁绍。

不想行至河内时,被张杨扣住,留在身边做了一骑都尉。

张杨知董昭有才,倒也挺信任他的。

“我护送天子乘舆已有数日,观韩暹、杨奉等辈,皆有不臣之心。”

“恐还取洛邑之功,不易取。”

张杨直接把内心想法如实告诉了董昭。

他这次从河内总共就只带了五千多人。

可杨奉、韩暹、李乐等白波贼手上足足有数万之众。

凭张杨、董承两人手上的兵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张杨不禁有些后悔来勤王护驾的决定了。

他本来想着助天子还取洛邑,谋个汉室忠臣身份,好为将来作打算。

却没想到天子东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