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刘永:姜伯约自诩智谋超群,却连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6 / 8)

言至理。”

“将军的意思是?”

“我欲违旨开城。”

副将大惊:

“将军!这是杀头之罪啊!”

曹宇苦笑:

“以我一颗头颅,换万家生路,岂非值得?”

“且城破之日,我曹宇同样难逃一死。”

“横竖是死,何不择善而行?”

他望向远方,想起离宫时儿子的笑脸,想起妻子叮嘱他早日归家的温柔。

而今,这一切都将成为永别。

“传令,明日辰时,开西城门,放百姓出城。”

“愿留者,与我共守此城。”

“愿去者,自寻生路。”

副将怔怔地看着曹宇,最终深深一躬:

“将军仁义,末将愿誓死相随。”

次日清晨,

当士兵们搬开西城门的门栓时,百姓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城门缓缓开启,外面是朦胧的晨雾和自由的道路。

然而,人群却迟疑了,没有人率先迈出那一步。

曹宇站在城楼上,高声道:

“今开西门,至午时关闭。”

“愿去者,速去!愿留者,随我守城!”

终于,有人心翼翼地踏出城门,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人流逐渐扩大,如同决堤的洪水,向西涌去。

许多经过城门的百姓,自发地向城楼上的曹宇跪拜磕头。

“将军恩德,永世不忘!”

“愿将军平安!”

“苍天保佑曹将军!”

人群中,也有不少人选择留下。

那个昨日在官仓前跪求的老者,带着几十个青壮年来到城楼下:

“将军,我等愿留下,与将军共守成都!”

曹宇看着这一切,眼眶微热。

午时将至,城门即将关闭。

突然,一骑快马从远方飞驰而来,马上骑兵高举红旗——那是敌军逼近的信号。

“关城门!”曹宇下令。

沉重的城门再次闭合,将成都分为两个世界。

城内,是选择坚守的人们。

城外,是寻求生路的百姓。

曹宇按剑立于城头,远望天际处隐约扬起的尘土。

汉军来了,而他的命运,这座城的命运,都将在不久后揭晓。

“备战!”

他沉声下令,声音在突然寂静下来的成都城头回荡。

两个时辰后,

成都城西门外尘土飞扬,刘永的大军如黑云般压境。

刘永勒马高岗,远眺成都城墙。

见城头旌旗稀疏,守军寥寥,不由得抚须长笑。

“不出孤之所料,曹魏气数已尽矣!”

参军刘基驱马近前,指着城西方向道:

“大王,方才探马来报,今日辰时西城门大开。”

“数千百姓蜂拥而出,四散逃难去了。”

刘永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笑意更浓:

“民心尽失,城将不攻自破。”

“可笑那姜维,自诩智谋超群,却连这等良机都把握不住。”

“这灭蜀之功,该归我有了!”

他转头望向身后整齐列阵的将士,朗声道:

“传令下去,即刻攻城!”

“先登城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城楼之上,曹宇望着远处如潮水般涌来的汉军,面色平静。

副将急匆匆登上城楼,声音颤抖:

“将军,探马来报,刘永亲率大军攻城,前锋已至十里外!”

曹宇轻轻点头,目光仍停留在远方:

“传令,整军出城迎战。”

左右将士大惊失色道:

“将军!敌军来势凶猛,我军兵微将寡。”

“固守尚恐不足,岂敢主动出击?”

曹宇缓缓转身,目光扫过城楼上每一个士兵的脸庞,最终在城下奔逃的百姓身上。

“我违抗王命,私开城门,纵民出逃。”

“纵使今日守得住成都,他日回朝亦是死路一条。”

他按剑走向台阶,声音沉稳:

“今日出城,非为求胜,乃为成全我自己的忠义之心。”

副将急步跟上:

“将军!何不固守待援?”

“我们在南中不是还屯有兵马吗?”

曹宇猛然驻足,眼中闪过一丝悲凉:

“你认为成都一旦失守,南中还会服从曹氏的统治吗?”

“况且,我曹宇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做那瓮中之鳖。”

他大步走下城楼,对集结在城下的将士高声道:

“众将士听令!今日我欲出城迎敌,此去凶多吉少。”

“愿随我者,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