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参与暴乱者,格杀勿论!”
然而,当虎贲军驰赴东市时,暴动已蔓延全城。
饥民们冲进豪强粮仓,与私兵展开混战。
直到次日拂晓,这场骚乱才逐渐平息。
兵马司呈上的奏报触目惊心:
死者三百余,伤者逾千,焚毁府库七处。
曹叡在寝殿中踱步至天明。
他想起昔日祖父曹操在《蒿里行》中描绘的惨状。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而今这般景象,竟出现在都城成都。
“传诏。”
曹叡嗓音沙哑,“开太仓赈济灾民,减今年田赋三成。”
“自即日起,王公百官皆捐粟千石,以纾民困。”
这道诏书如同巨石入潭,在朝堂激起千层浪。
次日廷议,大司农率先出列:
“陛下圣心仁慈,然太仓存粮仅够三军之用,若开仓放粮,恐损军国大计。”
光禄勋也紧接着奏道:
“百官捐粟恐非长久之策。”
“臣闻益州豪强囤粮逾百万斛,何不令其开仓?”
曹叡沉吟良久,最终颁布《均输令》:
限定粮价,要求豪强按官价售粮。
严禁囤积居奇。
设置平准仓调节米价。
为示决心,他特意将诏书刻在宫门上。
诏令初下,成都米价应声回。
百姓们捧着刚刚买到的官粮,对着宫阙方向叩首不止。
李贲也解散了乡勇,重回田亩耕作。
但好景不长。
半月之后,市场风云再起。
这日李贲赶集,发现粮铺前挂出“售罄”木牌。
偶有售粮者,要价竟是官价三倍。
打听才知,豪强们明着遵守诏令,暗地却通过虚报库存、勾结官吏等手段规避新政。
更有甚者,将军粮偷运至黑市贩卖。
“听闻陈祇府中夜夜笙歌。”
茶摊老丈压低嗓音,“前日宴客,席间以糖饴作画,以肉糜筑山。”
“酒水倾入沟渠,香飘三里……”
李贲愤然掷碗,陶片四溅。
正当此时,一骑快马绝尘而来,马上信使高呼:
“绵竹急报!曹彰大将军战死,齐贼刘永率军直扑成都!”
消息如惊雷炸响。
茶摊众人呆若木鸡,忽见西方天际浓烟滚滚——
竟是溃兵开始抢掠商肆。
李贲拔出腰间柴刀,对惶惑的乡民喝道:
“速随我护卫家!这成都……要变天了!”
成都的城门在黎明时分发出了沉重的呻吟,铁索绞动的声音如同垂死巨兽的喘息。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城头,守卫士兵们看见的是一片黑压压的人潮。
百姓们扶老携幼,肩挑背扛着可怜的家当。
眼中混杂着恐惧与绝望,涌向那扇尚未完全开启的城门。
“速开城门!放我等出去!”
一个粗壮的汉子嘶吼道,他的喊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
“开门!开门!开门!”
人群齐声呐喊,声浪一波高过一浪。
成都王宫内,曹叡将一份紧急军报重重摔在案几上。
“刘永率兵五万,已破绵竹,不日将抵成都。”
“而今成都城内民乱,若不应对。”
“贼至之日,即城破之时!”
刘永手中兵马虽只有五千,但他对外号称是五万。
而刘永运气非常好,刚好赶上了成都城内恐慌情绪蔓延。
这使得曹魏高层,根本来不及思考刘永的具体实力。
更不会察觉到,此刻刘永已经与镇西将军姜维不和了。
曹叡环视殿内群臣,目光最终在一位神情沉静的将领身上。
“叔叔,寡人命你即刻率军奔赴成都外城。”
“封锁四门,严禁百姓外逃。”
“城内若乱,敌军必乘虚而入。”
最终,曹叡将最为重要的治安任务,交给了宗室曹宇。
曹宇跪拜接旨:
“臣领命。”
一位老臣上前谏言:
“陛下,强禁百姓,恐生民变啊!”
曹叡皱眉,叹声道:
“乱世用重典,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现在也是无奈之举啊。”
他目光又看向曹宇,问:
“叔父当如何?”
曹宇抬头,目光坚定:
“臣当以城为先,以民为本。”
“封门为阻外敌,安内为守社稷。”
曹叡满意地点头:
“善!卿可即刻出发。”
曹宇率军抵达成都时,所见景象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