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勃然大怒:
“司马懿老贼!安敢如此!”
随即下旨:
“即日起重开边市,但需设市舶司严加管控。”
“鲜卑每年需朝贡战马千匹,以示臣服。”
退朝后,李翊独留宫中。
刘备叹道:
“子玉此计大妙,不费一兵一卒便收服鲜卑。”
李翊却道:
“陛下,鲜卑虽降,然司马懿此计狠毒。”
“今诸葛亮在渭滨与其对峙,若鲜卑当真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朕知矣。”
刘备咳嗽数声,“传旨诸葛亮,将司马懿勾结鲜卑之事宣告两军。”
“朕要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真正祸国殃民之辈!”
……
渭北魏军大帐内,烛火摇曳。
司马懿正与诸将商议军机,忽见探马踉跄闯入,面色惶恐。
“丞相!鲜卑……鲜卑人退兵了!”
“轲比能已向刘备称臣纳贡!”
“什么?!”
司马懿霍然起身,案上竹简哗啦落地。
他手指微微颤抖,“详细报来!”
探马伏地泣报:
“轲比能遣使洛阳,献上良马三千,立誓永为汉臣……”
“还将丞相密信三封尽数献出……”
帐中顿时一片死寂。
司马懿踉跄后退,仰天长叹:
“天不助我!时也!命也!”
忽然身形剧震,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胸前紫袍。
“父亲!”
司马昭急忙扶住瘫软的司马懿。
帐中顿时大乱,众将慌忙唤军医。
老军医诊脉良久,摇头叹息:
“丞相此症,乃忧劳过度,五内郁结。”
“兼之急火攻心,致血不归经……”
司马昭焦急问道:
“可能医治否?”
军医叹了口气,沉声都道:
“唯有静心调养,或可医治。”
“若能退兵回成都,那里水土温润,或可慢慢调理。”
此时司马懿悠悠转醒,闻此言挣扎坐起:
“不可……不可退兵……”
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咳嗽,帕巾再染新红。
司马昭跪泣劝道:
“父亲!身体,身体为重啊!”
司马懿目光涣散,却仍强撑:
“此番若退……今生再难集结如此大军……”
他死死抓住儿子手腕,嘶声力竭的呐喊:
“李翊老贼……灭门之仇……不能不报……”
贾逵含泪劝道:
“丞相,留得青山在啊!”
“青山……”
司马懿惨笑,“我司马氏百余口的冤魂……在九泉之下……可能安息?”
他突然激动起来。
“传令!明日攻城!就算拼了这条老命。”
话未说完,再度昏厥。
军医急施针灸,对司马昭低语:
“少将军,丞相此状万不可再动干戈。”
“若强要出征,只怕……只怕有性命之忧。”
司马昭环视帐中众将,见人人面带忧色。
终于咬牙道:
“传令各营,深沟高垒,暂不出战。”
“待丞相病情稍缓,再作计较。”
当夜,魏军寨中一片愁云惨雾。
而对岸汉军营内,
诸葛亮登高望气,见北岸星象紊乱,对姜维叹道:
“司马懿气数已乱,然困兽犹斗,不可不防。”
渭水呜咽,仿佛在为这位绝世枭雄的末路悲歌。
司马懿躺在病榻上,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口中不断呓语:
“李翊……血债……必要血偿……”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
这位老丞相的复仇之梦,恐怕再也难以实现了。
汉军大帐内,铜锅中熬煮的乌骨鸡汤散发着阵阵药香。
诸葛亮亲自执勺,为姜维盛上一碗澄黄的汤羹。
“伯约可知,为何今日特意备此药膳?”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温和。
姜维恭敬接过:
“莫非因司马懿病倒之事?”
诸葛亮颔首,微笑道:
“……正是。”
“司马懿聪明一世,却参不透‘养生’二字。”
他指向锅中药材,“乌骨鸡补血,当归活血,枸杞明目。”
“为将者若不知调养,如利刃无鞘,终将自伤。”
姜维若有所思:
“弟子观司马懿,确似操劳过度。”
诸葛亮叹道:
“其败不在智谋不足,而在心浮气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