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是人赋予了首相权力,而不是首相拥(4 / 7)

即刘备是主帅,刘封就是副帅。

等于他是刘备之下的军事第一人。

其军事地位单从职位上讲是完全不比关羽低的。

所以最后刘备也只是“责备”刘封不救援关羽,而不是以军法论处。

因为严格意义上讲,关羽就是指挥不动刘封的。

诸葛亮正是考虑到刘封军事地位太高,而且性格又刚猛,加上其“尴尬”的定位。

才力劝刘备杀了他的。

对于一个假子都如此感性用事,更别提刘永、刘理两个亲儿子了。

如果不是皇位只有一个,刘备恨不得一人给他们封一个。

但没办法,作为万民之主,刘备为大局考虑。

只能在不亏待两个亲儿子的同时,让他们相互制衡一下。

刘永能力相对更弱,便封在最富裕的吴国。

吴国有丰富的海盐资源和铜矿资源,在经历了孙权的开发后。

吴地的手工业、纺织业、造船业也有了相当高的发展度。

尽管经历了战火蹂躏,但毕竟底子在那里。

而能力相对更强的刘理,就封在了贫瘠、落后,但地盘大、潜力高的越地。

越国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农业落后。

唯一值得称颂的,就是造船业的工业底子不错。

能发将越地开发好非常考验君主的个人能力。

不过越国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那就是它地理单元相对独立和封闭,向北有吴地作为缓冲。

直接威胁中央的可能性非常小。

听完李翊的分析,姜维忍不住感慨说:

“陛下圣明!相爷高明!”

“这一路走来,见着太多贫苦百姓。”

“如今战事结束,希望江南民众能够走出困苦罢。”

此时忽有侍从来报:

“相爷,越王去而复返,求见相爷。”

李翊似早有预料,道一声:“请。”

刘理入内,躬身道:

“甥儿愚钝,还请姨父明示:”

“父皇将甥儿封在会稽,可是要甥儿监视二哥?”

李翊凝视刘理,上下打量他许久,方才缓缓说道:

“陛下是要你们辅佐兄长,共镇江南。”

“吴越之地,唇齿相依。”

“若你兄弟同心,可保江南太平。”

“若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则生灵涂炭,百姓流离。”

烛火摇曳,映照二人面容。

“……理儿。”

李翊语气放为轻缓。

因为他方想起,刘理也是自己的内甥。

自己也不能太厚此薄彼。

于是用相对柔和的语气补充说道:

“江南新定,你与永儿当同心协力,共保此地长治久安。”

“兄弟阋墙,最为不智。”

意思虽然与前面相同。

但前者自己是一个国家首相的身份叮嘱。

现在则更像是一个长辈,叮嘱自己的晚辈。

刘理躬身道:

“姨父教诲,甥儿谨记。”

“定当与二哥和睦相处,不负父皇与姨父厚望。”

李翊颔首,话锋一转:

“江南初平,百废待兴。”

“昔孙氏执政,过度倚重世家豪族。”

“以致土地兼并成风,官官相护。”

“如今推行新政,尤需谨慎。”

……甥儿明白。”

“国家但有政令,必当率先奉行。”

“那么,你如何看待科举之制?”

李翊目光如炬。

刘理沉吟片刻,从容应答:

“科举取士,广开才路,可破世家垄断仕途之弊。”

“于国于民,实为良策。”

“甥儿定当全力支持。”

李翊露出欣慰之色:

“……你能如此想,甚好。”

随即倾身向前,低声道:

“越地虽不及吴郡富庶,然濒海多山,别有优势。”

“当重视手工业与造船业,开发海盐之利。”

“假以时日,未必不如吴地。”

刘理眼中闪过明悟之光:

“谢姨父指点!甥儿定当着力发展造船与海盐。”

“不负父皇封越王之厚意。”

正说话间,侍从引一人入内。

但见来者年约五旬,面容清癯,正是前吴国丞相顾雍。

也是江南大族之一。

今日他也被李翊约见了。

“罪臣顾雍,拜见相爷、拜见……越王。”

顾雍刚刚被告知里面那位王爷以及是越王了。

也就是说他未来会长留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