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秦以白起对赵括,我汉为何不能替换(1 / 7)

晨雾初散,长江水面泛起粼粼金光。

陈登立于楼船之上,远眺南岸。

不计其数的汉军战船横亘江面,旌旗蔽空,声势浩大。

“报——吴军战船已出濡须口!”

陈登眯起眼睛,只见远处江面上,黑压压的吴军船队如乌云压境。

为首一艘艨艟巨舰上,一员虎将单足踏在船头,声如洪钟:

“吴将丁奉在此!齐贼谁敢来战?”

青徐军阵中,臧霸眉头一皱,对身旁侄儿臧壎道:

“此贼猖狂,你去会他一会。”

臧壎抱拳领命,率十余艘战船迎上。

两船相距百步时,丁奉忽然张弓搭箭。

弓弦响处,利箭破空而来,正中臧壎咽喉!

“壎儿!”

臧霸目眦欲裂,却见丁奉已挥动令旗,吴军战船万箭齐发。

青徐军不善水战,顿时阵脚大乱。

“右翼陈表,左翼韩当,给我冲!”

丁奉大喝。

霎时间,两支吴军船队如利剑出鞘,直插汉军腹地。

“传令蒋钦、周泰,速速迎敌!”

陈登急令。

楼船上令旗翻飞,汉军战船匆忙变阵。

江面顿时杀声震天。

蒋钦率淮南水师与陈表缠斗,周泰则迎战韩当。

战船相撞,箭矢如雨。

不时有士卒落水,鲜血染红江面。

“放砲石!”

陈登厉喝。

汉军楼船上投石机轰鸣,巨石砸向吴军船阵,激起数丈水柱。

陆逊立于吴军旗舰,见状冷笑:

“雕虫小技。”

他挥动令旗,吴军小船灵活穿梭,大船则结阵抵御。

战至午时,烈日当空。

江面上浮尸累累,残橹断桨随波漂流。

陆逊环顾战场,虽占上风,却见汉军船队源源不断,心生忧虑。

吴军的人数远不及汉军多,即便他打出了不错的战损比。

可若跟汉军拼人数消耗,吴军依然非常吃亏。

这便是数量理念的可怕之处。

“鸣金收兵!”

陆逊当机立断。

铜锣声响,吴军战船且战且退。

陈登见状,亦下令:

“收兵!”

他心中暗叹,虽拥兵力之优,却难破陆逊水阵。

更知河北、河南诸军各怀心思,久战必生变故。

同时,纵然汉军有人数优势,但又没有到完全碾压吴军的地步。

吴国虽小,但也能动员十余万军队。

这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不同。

历史上曹操南征,动员了超过二十万军马。

而当时的孙刘联军,总共只有四万八千人。

其中刘备一万、刘琦一万、孙权三万。

而到后来的西晋灭吴时,东吴本土已经能够动员出二十三万人了。

由此,你便能看出孙吴在吴地种田也是一把好手。

本位面的东吴由于没能拓展荆州、交州,所以至多只能动员出十来万军马。

可饶是如此,面对汉军发动的灭国之战。

肯定还是有不少吴人,打算为国捐躯,同仇敌忾的。

濡须口一战,本就是陈登对吴军的一次试探性攻击。

根本没打算和吴军全面决战。

归营途中,蒋钦驾小船靠近楼船,高声道:

“将军,何不乘胜追击?”

陈登摇头:

“陆逊退而不乱,恐有埋伏。”

“且……”

他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几支友军船队,“我军心未齐啊。”

夕阳西下,江水如血。

这一战,汉军折损八千,吴军伤亡五千,双方皆未得大便宜。

但陈登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接下几日,汉军连续对吴军发动攻势。

双方各有胜负,但汉军始终突破不了吴军的长江防线。

陈登立于高台之上,远眺长江方向,眉头紧锁。

“报——”

一名斥候飞奔而至,单膝跪地。

“将军,吴军仍坚守濡须口,我军今日攻势再次被阻。”

陈登长叹一声,挥手示意斥候退下。

他转身对身旁的谋士们道:

“陆逊此人,春秋方壮,调度有方,实乃我军大患。”

“若不能除此人,恐难突破长江天险。”

众谋士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正值此时,一人排众而出,拱手道:

“将军,干有一计,或可除陆逊。”

众人视之,乃九江名士蒋干也。

字子翼,现任淮南军随军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