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五年,秋。
洛阳,朝廷。
“报——”
“郃将军凯旋,已至宣阳门外!”
传令兵的声音穿透大殿,文武百官闻言,无不面露喜色。
刘备抚须微笑,对身旁的李翊道:
“子玉,上庸三郡既复,我大汉疆土又增一分矣。”
李翊含笑答道:
“陛下洪福齐天,张将军勇冠三军,此乃天佑汉室之兆。”
不多时,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张郃身着染血的铠甲,大步走入殿中。
身后亲兵捧着曹军大将的首级与缴获的魏军旌旗。
行至御阶前,张郃单膝跪地,抱拳高声道:
“臣张郃,幸不辱命,收复上庸三郡。”
“斩魏将曹仁于此,特来复命!”
曹仁之死,绝对是意外之喜。
便是张郃自己定下的战略目标也仅仅是收复上庸三郡而已。
万没想到,居然能够阴差阳错杀死曹魏宗室大将的前二人物。
刘备离座而起,快步下阶,亲手扶起张郃。
拍了拍他的肩膀,称赞道:
“儁乂真乃朕之韩信也!”
他转身对侍从道,“去,速取朕的锦袍来!”
侍从捧来一袭绣有金线的锦袍,刘备亲自为张郃披上。
张郃受宠若惊,再拜道:
“臣不过尽人臣之本分,何劳陛下如此厚待?”
刘备执其手说道:
“卿率偏师深入敌境,不仅收复失地,更斩曹魏大将。”
“此功当封车骑将军,增邑千户!”
此言一出,朝中大臣无不小声惊呼。
此战张郃的战功确实亮眼。
不仅实打实地为国家收复了极为重要的东三郡。
更是斩了曹魏军事大将。
虽不是被张郃、汉军直接斩杀。
但曹仁确确实实是死在了与汉军的交锋中。
此人,也算是汉军的劲敌了。
先后跟汉朝的关羽、李翊、张郃交过手。
甭管战果如何,其实打实地给汉军增加了不少麻烦。
刘备恨之入骨,早就欲杀之而后快。
他本是性情中人,今张郃杀之,当然毫不吝啬官爵封赏。
而以张郃的战功,也的确实打实地配得上这份荣誉。
众文武的目光纷纷落在张郃身上。
有的喜、有的忧、有的妒。
但不管是谁,大家心里边儿都明白——
汉朝军事大臣里,一颗新星真正冉冉升起。
这是刘备乐意看到的局面。
他巴不得军功大臣百花齐放。
道理很简单,
如果你身边只有几个权臣,那他们可能不会听你的。
可如果你身边有很多个权臣,那他们肯定会听你的。
这便是帝王的平衡之术。
刘备很乐意看到张郃去消化李、关、张不能再消化的军功。
他巴不得有更多像张郃这样的人出来,进一步为国家分摊功绩。
群臣齐声道贺,张郃再三拜谢。
礼毕,刘备环视众臣,忽而敛容问道:
“曹仁既死,魏国可有异动?”
曹仁毕竟是曹魏宗室大将,又是曹操的手足兄弟。
刘备很担心魏国接下来会展开一系列的军事报复,所以打算提前做好准备。
要知道,汉朝在雍凉地区的军事力量是比较薄弱的。
这跟历史上的曹魏很像,
因为那地方太偏僻了,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
出于成本考虑,只会在关中地区屯驻足够防守的基本人数。
如果遇着情况紧急,才会从中央增派人手。
如果长期在雍凉屯驻大量兵马,那生产劳动就会荒废。
即便是如今的齐汉也扛不住。
荀攸出列,拱手答道:
“禀陛下,据蜀地细作来报——”
“曹操闻曹仁死讯,仅令蒋济代领其部曲。”
“另调兵增援汉中,加固城防,未见大举报复之举。”
刘备闻言,眉头微蹙,缓步回到案前坐下,手指轻叩案几。
殿中一时寂静,只闻炭火噼啪之声。
良久,刘备喟然长叹:
“曹操,真吾敌手也!”
群臣不解,纷纷问道:
“陛下何出此言?”
刘备目光深远,似在追忆往昔:
“若朕损失一手足兄弟,那朕必尽起倾国之兵,为兄弟报仇雪恨。”
“然曹操痛失宗室大将,竟能隐忍不发。”
“此等定力,非常人所能及。”
说着,他目光虽看向群臣,实则是在瞄向李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