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相爷要做的事,是足以影响后世千年(4 / 7)

生产出两百到三百张不等,当然,这是在保证纸张质量的情况下。”

“据小人统计,若诸事顺遂,工坊一年大概能生产三百万张纸以上。”

三百万张?

袁瑛一行人,听到这个数目后,无不感到震惊。

虽然在进入纸坊的一瞬,已经猜到了这工坊的生产力是跨时代的。

可其产量,仍然远超众女的详细想象。

“照此规模纸坊,另设需资费几何?”李翊又问。

这……

坊主赶忙命人取来账簿,然后快速算账。

“禀相爷,再建一所此等规模的工坊。”

“需沤池、蒸灶、抄纸间、焙墙,光建设费用就至少需要五十万钱。”

“这还不算竹帘、陶瓮、石臼等工具费用。”

“若再算上原料成本,还有人工成本。”

“至少需要一百四十万钱。”

嗯。

听完坊主的报账,李翊点了点头。

成本还算是在他预料范围之内。

“莹儿,回去你们几个姐妹商议一下,从府库里拨一千万钱出来。”

“夫君,你、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袁莹张大嘴巴,有些惊讶地问道。

“自然是开设纸坊。”

李翊一指案上的纸张,解释说道。

“夫君打算把钱都投到这里面去?”

饶是袁莹是小富婆,但对李翊这个大胆的决定依然感到非常吃惊。

按照《汉律》,丞相的俸禄也就是七、八万钱。

换成现代的购买力,年薪也就一百万。

当然了,李翊打的是双工,兼领了大司马大将军一职。

俸禄也是有十几万钱的。

不过,我们都清楚。

对于官员来说,俸禄听听就行了。

只要想,一个基层小官,一年捞个十几万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此外,现在的五铢钱是比十几年、甚至几年前是要更值钱的。

因为之前世道混乱,物价飞涨。

五铢钱也跟着在贬值,导致购买力下降,钱不值钱。

现在国家政权趋于稳定,李翊也严格控制物价,暂时稳住了货币系统。

所以一千万钱这个数目,其实是非常高的。

“行了,此事我已决定好了。”

“你只需要说一千万,拿不拿出的来就行了。”

李翊态度坚决,似是铁了心要重点开设纸坊。

他之所以跟袁莹商量这几件事,还是因为他的老婆们都很有钱。

个个都是小富婆。

袁莹四世三公,他老爹当年是“淮南王”,门生故吏遍天下,家底厚的很。

吕玲绮老爹是“辽东王”,辽东再穷,那也是穷底层人民,跟辽东王有什么关系?

至于甄宓、麋贞就更不用说了。

一个出身徐州首富,一个出身河北首富。

哪个不比李翊有钱?

当然了,李翊用她们的钱完成投资,放权垄断精盐、毳货、毛皮等贸易。

其所带来的巨额利润,也算是夫妻共同财产,不分你我。

可饶是如此,民间依然有不少人吐槽李翊吃“软饭”。

而面对这个说法,李翊闻之,往往也只会付之一笑。

因为底层人民永远都是“皇帝种地金锄头”思维。

他们没有站在过顶点,

根本不知道在顶峰上,钱是最不需要忧虑的问题。

“如果夫君要用,自然是有的。”

“只是数目不小,妾身也需要先和麋姊姊、宓姊姊她们商议。”

“三日内,一定给夫君凑齐。”

“善!有劳贤妻。”

李翊谢过,他打算在京兆地区开设十间纸坊。

要想全面推广纸张,需要时间积累与技术积累。

但在那之前,李翊必须提前发力,也便把纸张生产的主要源头控制在自己手中。

“夫君是打算将这改良纸张的技术公布么?”

袁莹忽然醒悟,才发现李翊似乎没有要隐瞒改良纸张技术的打算。

“正是,这改良后的造纸术,虽是孤耗费数个日夜研究出来的。”

“可孤仍然打算,将之无偿公布于世。”

“只有这样,纸张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也只有这样,孤才能去做一件我一直想做,却不太敢做的事。”

“这世上竟还有夫君你不敢做的事?”

袁莹掩唇,咯咯笑道。

“……呵呵,是啊。”

“有些事不是人力可为,可孤偏要为之。”

李翊捋着颔下胡须,轻声笑道。

纸张不同于精盐。

盐在古代毕竟是战略资源,有着超然的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