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劝进位,李翊领群臣;加龙袍,刘备(6 / 7)

会通过其他方式补偿二人。

王朗额头见汗,连忙躬身:

“丞相放心,臣等必不负所托!”

华歆也急忙表态。

“臣定当竭尽全力,劝天子顺应天命。”

李翊满意点头,又看向魏延。

“文长,明日你率亲兵把守宫门,以防不测。”

魏延抱拳:“某家明白!”

安排已毕,李翊举杯:

“诸位,明日之后,大势既定。”

“你我皆从龙之臣也!”

“敬诸位。”

众人齐具举杯,一饮而尽。

与此同时,正在往雒阳方向赶的吕布、田豫也收到了来自雒阳的信使。

二人拆开来看,竟是李翊亲笔手书。

其书略曰:

“翊致奉先、国让书。”

“翊白:

“汉祚将易,天命在齐。”

“今群臣共议,欲奉齐王继大统,以安社稷。”

“明日二君至平津,翊当引齐王亲迎。”

“届时当有‘龙袍加身’之举,望二君率部从众,同劝大位。”

“夫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二君戍边劳苦,若成此大事,则为劝进元勋。”

“名标青史,岂不美哉?”

“切记,切记。”

“建安十七年,春三月。”

二人看完书,吕布大为震惊:

“原来齐王召我等回雒阳,竟有此之故!”

田豫却似早有预料,问:“你道是何为?”

吕布挠挠头:

“布当真以为是齐王念我等戍边辛苦,特要赏赐耳。”

田豫翻了个白眼儿,暗想你也就这点出息了。

“总之,明日你我二人务要见机行事。”

“明白明白!”

……

次日清晨,李翊整肃衣冠,入内拜见刘备。

“王上。“

李翊拱手道,“刚得急报,吕奉先与田国让已至平津,不日将抵雒阳。”

刘备闻言颔首:

“此二人镇守边陲,劳苦功高,当遣重臣相迎。”

李翊却道:

“臣以为,王上宜亲往平津相迎,方显殊荣。”

“平津?”

刘备眉头微皱,“此去数十里,未免太远。”

“不然。”

李翊正色道:

“吕温侯威震塞外,田国让安抚幽燕,皆为国家栋梁。”

“王上若能亲迎,必使将士感奋,边关永固。”

刘备沉吟片刻,终于点头:

“卿言有理。”

“不过,此事当先禀明天子。”

于是,刘备入宫面见天子。

时刘协正在偏殿读书,听闻刘备求见,当即宣召。

刘备入内行礼,说明来意。

刘协听罢,竟无半分迟疑:

“边关将士辛苦,齐王亲迎,理所应当。”

他起身相送,行至殿门时,忽而驻足,意味深长地说道:

“爱卿此去,可要早归。”

刘备一怔,未解其意。

暗想雒阳去往平津,来回至多也就半日时间。

为何刘协这话说的好似再也见不着自己,像是永别一般?

刘备未想其他,只当是寻常嘱咐,拱手应道:

“臣谨记。”

春风和煦,黄河水浊。

刘备与李翊立于岸边,远眺对岸尘烟。

不多时,一队铁骑踏尘而来,当先两员大将,正是吕布与田豫。

“奉先!国让!”

刘备快步上前。

吕布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末将吕布拜见王上!”

田豫亦拜:

“臣田豫,参见齐王千岁!”

刘备亲手扶起二人:

“二位戍边辛苦,快快请起。”

正寒暄间,忽听马蹄声震。

刘备回首望去,但见关羽、张飞、庞统、麋竺、曹豹、陈登等数十文武重臣,率千余精兵疾驰而来。

“云长?益德?”

刘备愕然,“尔等为何到此?”

众人并不答话,只是纷纷下马,齐刷刷跪倒。

李翊上前一步,高声道:

“如今天道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请王上顺天应人,承继大位!”

刘备大惊:“卿等何出此言!“

话音未落,关羽已捧出一袭暗金龙袍,不由分说披在刘备肩上。

随即退回人群,单膝跪地:

“请兄长承继天子大位!”

“请王上继天子位!”

众人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