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泗水,请别为我哭泣(2 / 5)

的地盘,我们在此处与刘备交战,只恐不利。”

乐进当即附和,“徐州乃刘备根基,我军劳师远征……”

“何况徐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李典忧心忡忡,“万一战败,恐尽失河南之地。”

军中比较理性的将领们,都对徐州会战提出了质疑。

毕竟这里是刘备的地盘,人家有主场优势。

而且正如乐进所分析的那般,徐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这也就意味着,魏军只能够与齐军硬碰硬。

要知道,通过爆兵流抹平与齐军人数差距并反超的后果,就是军队士气低、素质差,单兵作战能力不够强。

帐中烛火忽明忽暗,夏侯惇缓缓起身,铁甲铿锵作响。

他独目扫过诸将,突然以剑鞘重重点在彭城位置:

“诸君可知此地典故?”

“自楚汉相争以来,历经五十余场大战,方定鼎于此!”

说着,他剑鞘划过舆图,激起细小尘埃。

“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无数,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

“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当年魏公领青州军兵分三路会合徐州,替父报仇。”

“大军所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陶谦见大势已去,一度想要自缚请降。”

“初平四年,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统虎贲健儿征讨彭城。”

“谦军败绩,伏尸数万,泗水为之壅塞。”

“当是时也,我军凯旋,威震徐扬。”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岂不谬哉?”

“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我们注定便是要凶多吉少。”

“十七年前,我随魏公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二伐徐州。”

“本军所到之处,军民百姓皆授首,真可谓占尽天时。”

“那种万物不生,鸡犬不余,天地肃杀的境界犹在眼前。”

“岂料短短十七年之后,竟视此胜地为死地耶?”

夏侯惇目光扫过众人,击案铿然,大声道:

“不管怎么讲,今我八十万雄师对六十万之众。”

“天时地利,尽皆我占。”

“优势在我!”

好!

在夏侯惇发表完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众将军无不起身附和:

“夏侯将军高见!”

“此战我军占据天时地利,必胜齐军!”

“战!战!战!”

众将随之怒吼,声浪震得地图卷轴滚落。

夏侯惇于接下来,做出了如下部署。

以李典率领两万兵马,部署在吕城,强化此地防线。

以曹洪、乐进、杜袭三队军马,包打彭城,加强对此地的控制。

以曹纯、郭淮两队军马,伏在泗水段,监视齐军动向。

曹仁率本部兵马,向南进驻汝南军区。

在那片雨林里,与诸葛亮、陈登周旋,尽可能地拖住荆州军与淮南军的步伐。

以便让彭城战场,魏军的人数优势发挥得更大。

夏侯惇本部军马,则作为总预备队。

随时支援各队人马。

黎明前的彭城郊外,浓雾弥漫。

传令兵举着火把在各营穿梭,马蹄声惊起阵阵寒鸦。

“李典将军所部——即刻开赴吕城!”

东侧营寨里,老兵王五正给新兵系紧皮甲。

少年颤抖的手按不住剑鞘,被老兵一巴掌拍开:

“抖什么!吕城有现成的箭楼,比这儿安全多了!”

这少年年仅十四岁,便被曹军抓上了战场。

按照曹军征兵的标准,只要是年满十二岁的,都应该拉上战场作战。

少年此前虽为直接参加过陈野大战,但令同乡的人说,那场战役简直是地狱修罗场。

放眼望去,满是骸骨死尸,宛如人间炼狱一般。

光是听到这个描述,少年便惊恐不已。

因为他听说此次彭城会战的人数规模,远比陈野大战时的规模要大得多。

不少中层军官,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随自己的将军奔赴到目标地点去了。

没有人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比及暮色四合之时,齐军前锋已抵彭城三十里外。

探马背插三支翎箭疾驰而来:、

“报!魏军沿泗水布防,吕城、彭城、泗水三处皆设重兵!”

刘备正欲传令安营,打算召开军事会议,商议作战对策。

李翊突然按住其剑柄,“且慢!”

“王上,兵贵神速。”

“魏军新至,部署未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