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就年前先把亲事给定下,等到明年再选良辰吉日,让他们完婚。”
李善长谢恩。
朱元璋会把自己的大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祺,是有着诸多考量在里面的。
当然不全是如同李善长所想的那样,要通过这一手,把李善长推出去当靶子打。
让他替自己吸引火力,背黑锅。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面。
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李祺人还是不错的。
上辈子他就是自己的女婿,别的不说,和自己家女儿成亲之后,两个人是相亲相爱,夫妻和睦,相敬如宾。
经历了诸多事情,朱元璋到了此时,对儿子女儿的婚姻上面,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不再想着,让女婿这些人有多大的本领。
也没有了太多的期望。
觉得能让儿女们成亲之后过的开心,夫妻和睦就足够了。
也很难得了。
不然如同上辈子老二那样,娶到了邓氏这么一个女人,或者是标儿身边,卧了一个吕氏这么一个很可能是毒蛇的人,闹得家宅不宁,可就不好了。
若是舍弃李祺,重新再给自己家女儿找个夫婿,未必就有李祺好。
当然,除此之外,他会决定再把女儿嫁给李祺,还有一个原因。
如今的李善长,已经和上辈子的李善长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辈子,基本上是不可能再牵扯到胡惟庸案里面去了。
和上辈子相比,被自己这一连串的手段,给连消带打弄的没了什么实力。
能被自己很好拿捏。
在这种情况下,把女儿嫁给李祺倒是不错。
朱元璋觉得,不能彻底的打倒李善长,至少现在不能彻底打到李善长。
朝堂上不能一家独大,一个声音。
把李善长给留下来,并通过嫁女儿这件事,顺便的告诉很多人,李善长的圣眷还在,有利于平衡朝堂。
不至于把许许多的人,都给弄到胡惟庸那边去。
同时也能通过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安一下众多淮西勋贵们的心。
之前他对李善长,确实杀意十足,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只是怎么说呢,他这是治国理政,管理着这么大一个国家。
政治人物,很多事都不能单纯的从自己的喜好来出发。
为了大局,很多时候,有些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胡惟庸在边上没有出声凑趣,但心里面对李善长,已经骂开了。
果然是李善长这个老狗,向皇帝告的密!
就说嘛,皇帝组建的锦衣卫,连一年时间都不到,怎么可能面面俱到,把什么事都给弄得这么清楚?
果然是李善长这条老狗,彻底的倒向了皇帝那边。
为了他自己,大家伙的利益都不顾了!
空印案时,就卖了一手大家,如今这是故技重施了!
很多事只有一次没有,和无数次的区别。
如今皇帝在这等关头,把他的女儿嫁给李善长这老狗的儿子,就是一个最大的证据。
若非如此,就凭着这老狗在此之前干出来的种种事情,皇帝对他如此之厌恶,怎么可能会把女儿下嫁给他?
这个临安公主,虽然是庶女,可却是庶长女。
而且还是皇帝和孙贵妃所出的女儿。
对于孙贵妃,朱洪武很疼爱。
孙贵妃没有儿子,因病去世,皇帝甚至让其嫡子吴王朱橚,不顾礼法给这个庶母打幡。
而今皇帝他和孙贵妃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儿子,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皇帝对李善长的信任有加。
这老狗当真该死!
都这般老了,还贪恋权位。
还想着在朝堂之中,与自己相争。
这老狗怎么不去死?
胡惟庸对李善长,送上了最为真挚的祝福。
……
“父皇,先一步把条件这些都给说出来,再让胡丞相召集那些商人们前来相见。
这……会不会打草惊蛇?让那些人心里面有了准备?
从而让事情不太好办?”
胡惟庸还有李善长两人都离去之后,华盖殿内,太子朱标望着朱元璋问出心中的疑惑。
朱元璋道:“标儿,这事儿咱思来想去,觉得如此才好。
有些事需要小心谨慎,没到最后的时刻,绝对不能把最后的底牌亮出来。
但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堂堂正正,需要大张旗鼓。
海贸这事涉及的人太多了,历经的时间也太久了,想要处理很难。
咱觉得,还是先把咱这边的条件给开出来比较好。
让这些人心里面都有个准备。接下来与咱相见之时,很多事儿才会比较好说。
或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干脆提前便做好了选择,有的不和咱相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