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环太平洋2》的视觉风格,注入哥特(6 / 7)

的风险,半路换风格。

万一失败了,得不偿失。

但是,这样的话,自己这个新拿到的s级天赋,不是白拿了?

所以,路知远陷入了纠结当中。

不过,这纯粹是幸福的烦恼!

“哥哥,你站在这幅画面前,已经看了半个小时了。你眼睛累不累?脖子酸不酸?我们要不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我给你揉一揉眼睛?捏一捏脖子?”

娜扎之前跟热芭混过一段时间,知道路知远是怎么折磨热芭的……

他把热芭带去【彼得·马克斯】的波谱线条面前,让热芭看得头晕眼花,差点吐出来。

娜扎感觉,自己好像遇到了这种待遇。

她倒是没有想吐的感觉。问题在于,她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路知远没有理会娜扎的献殷勤,他自顾自的看着这幅画,忍不住发出了一句感慨。

“此前,我的职业生涯,没有太多选择,我只能尽可能地发挥我为数不多的天赋,将某一个画面,做到极致。”

“那时候,我没有太多的想法,一个劲儿,只想完成独属于我的艺术风格!”

“而现在,我的面前有太多的选择。我反而开始迷茫了。”

路知远没有讲的太多。

因为,他不可能将系统赋予他各种导演的天赋,这件事情,告诉别人。

这是他最大的秘密。

路知远只是随意跟娜扎感慨一下。

要不然的话,很多压力憋在心里,无法发泄出来,就会让他的心情变得很不好。

再说了。

娜扎这个小傻瓜,肯定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

“哥哥,我懂你的感觉。”

谁知道,娜扎竟然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

额?

路知远转过头来,愣愣的看着娜扎:“你,听懂了?”

不可思议!

她难道以前在装傻?

“嗯!”

娜扎认真的点了一下头,开始发出自己的感慨:“我,因为长得好看,从小到大,每天都有很多男人,围着我转!”

“其实,我也很迷茫……不知道选谁谈恋爱!”

好家伙!

还能用这个来打比方?

不过,仔细一想,倒是很贴切。

“然后呢?”

路知远没有多想,就当是跟娜扎随意闲聊。

“后来,我就想,我一定要找一个人。他必须是那种与众不同的,站在人群当中,他就是最特殊的。”

“没有人可以取代。”

“他专心认真的样子,一定是非常迷人的。他有时候可以有一些脆弱和茫然,但我相信,他很快就会调整过来。”

“因为,在我心目当中,他就是历史最佳!”

“永远不会被外人打倒!”

“就像眼前这幅画……额,《雾海中的流浪者》?”

娜扎本来看到这幅画,还以为,这幅画肯定有一个比较霸气的名字,毕竟,这个背影看起来非常的嚣张。

但是,这幅画的名字,居然叫流浪者?

不是叫独裁者?

这哪里看起来像流浪者了?

这个人的背影,简直像极了某个落榜美术生,仿佛要征服世界。

她还以为,自己将这幅画拿出来,类比路知远,路知远一定会很开心。

谁知道,搞了一个乌龙。

“娜扎,你说的对。你真是一个小机灵鬼!”

娜扎不知道,她误打误撞,让路知远直接回归了初心!

不错!

无论是【昆汀】的暴力仪式感,还是【艾默里奇】的毁灭美学,还是【彼得·杰克逊】的魔幻史诗美学体系……

他们都不是路知远的立身根基。

路知远真正的立身根基是,他对于电影画面,永不满足的极致追求!

“娜扎,你知道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吗?”

路知远忽然想起了这一幅作品。

与眼前这一幅《雾海中的流浪者》一样,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同样属于浪漫主义代表画作。

而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他曾经借用了其中强烈的色彩对比,夸张的构图,为《升级》这部电影,注入了灵魂。

也就是涠洲岛,热芭被丢下海的那一幕。

因为强烈的对比色调,以及阴郁无比的风格,让这一幕,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画面。

也让ai热芭这个角色,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虽然,路知远本身是一个印象派的追光少年,但他不得不承认,在一些宏大叙事的题材方面,浪漫主义作品,有着先天上的优势!

尤其是浪漫主义的色彩表现力,那种明暗法与轮廓线……放在电影里面,比如imax巨幕上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