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九族消消乐(八千)(2 / 5)

这种热闹错过了,那可是当真没有了。

一下子,嗡嗡嗡的好几十号人便跟在了后面,一窝蜂往内城的方向去了。

类似的情况,在东陵城几条繁华的街道上,到处上演。

另一边,就在其他人流量稍微小一点的地方,一些脚夫身上背着麻袋,见着一人便将其拉到角落当中,鬼鬼祟祟的从怀里摸出一块碎银,表示只要到皇宫门口,便有一两银子的收入。那人虽然迷迷糊糊的有些难以置信,但手里的银子却是实打实的,当下便立马转身回了房间没多长时间便是一家老小,连怀里的婴儿都没有放过……

这样发财的机会可是不常见,自己一家老小不算,便是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戚也全部叫上,就连平日里相熟的一些好友都没有放过。

若是宋言在这儿,一眼就能认出这种模式……传销。

与此同时,一辆辆马车在差役的护送之下,缓慢前行……是平板车那种类型,足有数十辆,每一辆平板车上都坐满小孩。

男童,女童,都有。

蜷缩着小小的身子,房山给这些幼童寻找了一些冬衣,倒是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受冻,可即便是如此,那扭曲的肢体依旧看的清清楚楚,那结痂的,扭曲成一团的眼眶照样毛骨悚然,那被没了耳朵和鼻子的脸庞,依旧让人头皮发麻。

这一刻,不知多少长安街的百姓,出离的愤怒了。

谁家还没有几个娃娃?

看到这样的小娃娃被那些畜生这样糟蹋,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破口大骂鬼洞的那些人都是黑了心肝儿的畜生。

百姓大多都是极为淳朴的,平素里,就算是见着什么恶事,就算是心里憎恶,也多半只是在内心深处腹诽两句,终究是不敢直白的表现出来,但人类又是一种有着从众效应的生物,当一些人愤怒的时候,若是不加以控制,这种愤怒就会迅速蔓延,到最后点燃整个群体。

……

朝堂之上,平日里,都是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只要不是上元节那样的大朝会,早朝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个把时辰的时间也就过去了,可今日也不知怎地,早朝的节奏格外缓慢。

杨和同眉头紧皱。

便是两位门下侍中楚立诚和高洪也是面色狐疑。

总感觉今天的宁和帝有些不太对劲,可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却又实在是瞧不出来。

不对劲的还有房德。

这老狐狸,平日里几乎都在打盹儿,半边憋不出来一个字儿,可今天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各种乱七八糟的尚书省都能解决的事情,偏要拿到朝堂上,让宁和帝亲自处理。

这还不算,就连平常不上朝的宋言,今天都破天荒的出现在朝堂之上。

不知不觉,已到了午时。

站了一上午,文武百官两条腿都是一片僵硬,好像根本不是自己身上的零件,肚子里更是饥肠辘辘,小腹被憋的胀痛,恨不得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狠狠的放水。

就在这时,宁和帝忽地站起了身子:“诸位爱卿且随朕到午门,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解决了各位就可以回府了。”

没给文武百官留下思考的时间,于几个大内侍卫和太监的簇拥之下,便往皇宫门口去了。

诸多官员,便只能紧随其后。

刚到宫门附近,便隐隐感觉情况不对,皇宫内值守的侍卫,一个个身子站得笔直,面容紧张,更有甚者额头上已经沁出丝丝冷汗,似是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东西,宫门外,更是有嘈杂之声传来。

仿佛成千上万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只让人心头烦躁。

宁和帝面色沉凝,引领着文武百官登上皇宫的城墙,当看到宫门外的画面的瞬间……

嘶。

整个城墙上,霎时间便是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恍惚中,四周的温度都高了不少,好似凉气都被吸光了。

他们看到了什么啊……

密密麻麻,窜动的人头,就像是一团巨大的,浓重的乌云,遮天蔽日的覆盖了整个地面,凡视线所至,皆是东陵百姓。

那数量究竟有多少?

一万,两万?五万?还是十万?

莫不是整个东陵城的百姓全都聚集到了这里?

这究竟是要做什么?

这些泥腿子,莫非是想要造反不成?

能在朝堂上厮混的,都是老油条子,都是见多识广,心狠手辣之辈,可骤然间看到这么多人乌压压的聚集在一起,一个个依旧是忍不住头皮发麻,手心冒汗,终于明白皇宫中的那些侍卫和太监为何会流露出那种紧张的表情,换了自己也是一样慌张。

便是宋言眸子里也有些惊诧,他原本以为能拉来几千一万百姓,已经是颇为不易,谁能想到居然会来这么多。

这还不算,就在宫门外最前方的位置,更有数十辆马车停靠,马车上全都是肢体扭曲的幼童。就在马车前方,则是东陵府尹房山,双手捧着一本书册,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