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首映现场变秀场(2 / 3)

上8点,再去《杰·雷诺今夜秀》。

录制完节目,登机出发去纽约,参加《纽约时报》电影专栏的采访。

结束之后,与星巴克会面,定制全球《英雄》咖啡套装。

其实星巴克与古装的功夫片根本不搭边儿,但方星河的个人热度有保障,本质上这是星巴克为了拿到方星河的代言资格而做出的舔狗行为。

搞定这一谈判,再飞回去参加索尼经典组织的映前晚宴。

参加宴会的有一大票好莱坞名流,以及全美的知名影评人,除了一部分大咖级影评人为了保持“中立客观”的人设而没有来,方星河见到了好多活跃在一线的影视专栏作者。

这次聚会反而比想象中更有趣。

因为咱方哥还有另外一个高咖位身份——正统文学作家。

是的,虽然《苍夜雪》并没有外文译本,但是他在日本文坛的地位同样影响到了西方世界。

这个话题深聊起来有点绕,逻辑大致如下。

现代日本文坛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原因是前辈大师奠定的严肃文学声誉(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和当代流行文化带来的巨大受众基础与阅读兴趣。

由此直接导致了村上春树从“日本著名作家”迈向“世界级超级畅销作家”。

方星河同样吃到了这波红利。

因为《苍夜雪》在日本的口碑销量双重大爆,所以当日本文坛高度认可他的成就时,世界文坛同样接纳了他。

尽管北美地区只出版了那本杂文集,可它的影响力一点都不小。

对自由、对民主、对阶级的批评,青少年意识觉醒,叛逆与反叛逆,契合全美需要的斗争精神……

那些东西对于影视界毫无意义,但对自诩为作家的影评人,却起到了巨大的现实作用。

比如今天特意赶到洛杉矶的斯蒂芬·亨特。

他是全美排行第二,仅次于罗杰·伊伯特的影评人,影响力堪称巨大,即便还没有拿到普利策奖,便已是公认的最强技术流和类型片评论家。

而如今,桀骜的他却在方星河面前,像一个小学生那样请教着。

“sr,你是如何将平实的白描巧妙化用在需要力量的行文段落中的?我的意思是,不做比喻类的修辞,只叙述,读起来却如此动人,这种对文字的驾驭感,是否有练习方法?”

其实斯蒂芬·亨特的问题比呈现出来的更复杂,他足够专业,所以提的问题也很深刻细致,甚至细致到了具体的某一个句子或者单词。

而方大师只是摊开手,遗憾道:“亲爱的亨特先生,用英文进行白描和用中文进行白描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我不认为英译本的《性》真正展现了我的文章的灵魂,所以我只能粗略的和您分享一点我的写作技巧。

——当情绪激荡到极致时,努力让文字本身平静下来,摒弃所有花俏,尽力陈述客观细节。

愤怒等情绪,不应当影响文字本身,应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行文的格式、关系、局面,最终让读者从自己内心去感受力量,而不是感受你用力量写下的文字。”

“哗哗哗……”

周围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作家们……影评家们不管听没听懂,反正一点不吝啬捧方星河的香脚。

因为他们不是正统作家,处于文字工作者鄙视链的最低端,而方星河老师不一样,方老师可是天才作家,高人一等。

当然,大部分水平足够的影评人,是能够体会到方老师这番话的含金量的,称之为真知灼见也不过分。

面对滔滔不绝的奉承,方星河谦虚摆手。

“打篮球或者拍动作戏,我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但在文学领域,我只是一个追随前辈脚步的小学生,不如让我们聊聊电影?我对《英雄》充满了信心……”

影评人们也对《英雄》充满了信心。

他们纷纷暗下决定:

只要不太烂,那就是编剧方星河与演员方星河的传奇之作;

如果有点烂,那一定是张毅谋导演的问题;

假如实在太烂……你们这群罪人,你们辜负了sr的信任!

促成他们做出这一决心的,自然也有索尼给的红包的功劳,但是,假如不是因为方星河,这事儿肯定没有如此简单。

甚至,以斯蒂芬·亨特的身份,参加宴会的机会都不会给索尼。

他是什么身份?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记者,排名第二的影评人,枪械和战术专家,功夫爱好者,以及,华盛顿圣子的小迷弟而已……

有意思的是,他不辞万里的来到洛杉矶,而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却不肯移步区区几公里。

方星河?打散了湖人王朝梦的畜生,我与彼辈势不两立!

……

24日晚10点,万众期待的《英雄》首映礼终于在grauan'schesetheatre(格劳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