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自由浪潮(3 / 4)

sweet。”

“哇噢,被你喜欢可真不简单……那么,你会去看他的开幕赛吗?”

“如果没有夜戏,那么为什么不呢?”

“嘿,你们为什么不再大胆点儿?请他过来客串一集戏,怎么样?”

“不怎么样,咱们的一集配角能写出什么有意思的剧情?在看到《英雄》之前,我绝不允许你们破坏我对他的荧幕形象的幻想!”

“你呢,瑞秋,你怎么看?”

詹妮弗摇摇头,这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一号甜心大宝贝此刻已经不再年轻美丽,但她像是一个最狂热的粉丝一样,完全否定了制片人的异想天开。

“得了吧dana,老友记已经不是从前的老友记了,我们配不上他,现在我只想亲眼看看他。一起拍戏?对不起,我得等他以导演的身份降临好莱坞……”

“哈哈哈哈!看看我们发现了什么?一个狂热的满天星!”

片场爆发出一片哄笑,拍了7季老友记,他们像是一家人一样相处,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太多的秘密。

但詹妮弗是满天星这件事,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知道。

“很奇怪吗?”瑞秋非常瑞秋式的耸耸肩,“他是那种天生就会赢得所有的人,我觉得他酷极了,这有什么问题?”

“没有问题,一个好战的作家,征服了一个好战的主妇,哈哈哈,这太正确了!”

调笑声中,话题渐渐歪掉。

但是美国当前的主流风向不会歪——继续捧他就对了。

纽约时报以《这是一场必要的战争》为题,认为方星河“以东方式的思想内核解构了美国文化的基底”,对他大唱赞歌。

白房子的发言人代表小八十讲话,赞美方星河“不拘泥于正义、道德、人权等迂腐杂音,勇于承担责任,具备非常坚毅的性格,强硬得非常迷人”。

华盛顿邮报写了一篇《是时候正视自由了——真正的自由必然伴随着责任》,给了泛滥的新自由主义当头一棒。

奇怪又正常的是,主流媒体只字不提现在的“大政府”趋势。

原因?

你可以仔细想想谁在集权。

军工复合体主导,金融资本集团配合,最高层的反对派都在瑟瑟发抖,又何况手下的狗。

于是,新自由主义被打得抱头鼠窜。

这种情形,通过媒体传回国内之后,看傻眼了一大群人。

以难防为首的资媒脑瓜子嗡嗡的——不是,爹啊,方星河可是在批判你们的自由啊!这你咋能忍的?!

他爹轻轻一摆手——你懂个屁,现在我们正需要反省自由!

于是就这样,一波反思大潮轰轰烈烈的在美利坚的自由国土上盛开。

到底有多少媒体参与?

没法统计。

其实要细说新自由主义在美国的数度兴盛与衰落,其难度堪比写一篇博士毕业论文,开题就能难死人——论美国政治经济环境在两党的合作竞争中数度转向并与对文化思潮产生的巨大影响。

反正这一次,新自由主义是一头撞到钢板上了。

未来他们有多牛逼那是未来的事,但现在的政治正确还不是lgbt,恰恰是方星河所“代表”的“先进自由主义”。

这不是方星河自己吹的,这是美国日报提出的口号。

“承担了足够多家国责任的自由才是真正先进的自由主义,很遗憾这一枪首先由一个外国人打响,但这恰恰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体现——我们民主、自由、包容、为任何有才华的人提供施展舞台,starriver是美国核心价值观和美国梦的真正践行者,我爱他就像爱自己的孩子……”

好家伙,继华盛顿圣子之后,你方又有成为美国之子的趋势,真是盖了帽了。

看问题特别清醒的社会理论家托马斯·索维尔气得破口大骂:“这是一次最无耻的政治投机!”

是的,这确实是一次投机。

方星河虽然爆了一大堆粗口,骂完自由骂人民,展现出强烈的个人性格,但他的目的始终清晰——

美国上层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

美国人民爱听什么,我就倾诉什么。

所以他只字不提真正的问题,逮着现在人憎鬼厌的自由意志主义就是一顿猛锤。

锤完之后,海阔天空。

《少年的我》的销售数据,开始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暴涨。

原本距离年度第一还远,但在奥普拉秀播出后的半个月里,每天都能售出大几十万本。

大家拿、大家熬、大英弟……所有英语区的销量都在库库狂飙。

多种译文版本全球热卖,区区一本杂文集,火得好像《哈利波特》一样。

这书配吗?

其实不配,它没有那么有趣。

但跟风是最不讲道理的事,如此年轻英俊的“大师级作家”,别人都在夸,那我怎么能不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