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 章 我不信(2 / 3)

直到苏怀瑾这群人离开,兵部的人乱了起来,慌忙朝着兵部尚书那里跑去报信。

兵部守备被抓了!

兵部守备在大明的官职体系内属于五品。

按照等级它和正五品的知州一样大,在这京城里兵部守备可不是一个小官。

因为京城的兵部守备能调动一营的士兵。

京城兵部守备的任务是负责一部分的城墙守卫工作。

在兵部里他属于兵部郎中之下,被兵部郎中协调与调度。

消息传到东厂,余令松了口气,顿时就觉得天不是那么热了。

长安的热余令都能抗的住,京城的这点热不在话下。

习惯了关中的热,这京城的热稍逊那么一丝的醇厚。

“余令你闹够了没有,把人给我放了!”

兵部尚书薛三才来了。

望着他胸口前绸衫上的汗渍,余令赶紧迎了过去,很是尊敬的行礼问好。

薛三才不吃余令这一套,直接道:

“放人!”

“尚书大人,人我可以放,尚书大人只要给我一个来领人的条子,写清楚这人是你领走的,我立马放!”

薛三才抬起眼皮看着余令,余令的态度依然恭敬!

“条子?”

“对,条子,大人是臣子,下官也是臣子,大人奉命办事,下官也奉命办事!”

薛三才细细地打量了余令一眼,笑道:

“既然如此我就听余大人好好的说道说道,丑话说在前面,若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兵部是不会忍气吞声的!”

余令闻言,直起腰笑道:

“大人,你刚说武长春是你的人,我建议这句话以后别说了,我什么也没记住,他只是兵部的人!”

薛三才看着余令道:“说吧!”

“大人这边请!”

“说!”

“大人亲耳听会更好,请.....”

武长春是大明人,不但是正儿八经的大明人而且还是一个难得的武举人。

可这个人准确的说应该是死了。

他的死因吴墨阳还在查。

最有趣的是这个人明明都死了,可他又活了。

不但好好地活着,而且还混到了兵部里,成了一名手握兵权兵部守备。

也就是说武长春被人鸠占鹊巢了。

现在的这个武长春其实是建奴完颜部下的一头小野猪,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法子顶替了真的武长春。

这事是吴墨阳查出来的。

这事是吴墨阳从一个叫做凤姐姐的娼妓嘴里得知的。

为了确保这个消息不是谣传和诬告。

吴墨阳九死一生,身子虚的厉害,如今正在老丈人家享受着老丈人一家的服侍。

至于他为啥不在自已家余令也不敢问。

估计是怕腿被打断吧!

有了这个消息,锦衣卫和东厂开始悄悄地走访。

为了办好这个案子,陈默高还跑了一趟武长春祖籍河间府。

现在已经完全确定兵部的这个武长春是假的。

因为陈默高把武长春的亲侄儿给请来了。

如今东厂和锦衣卫里负责这个案子的人开心的都要疯了。

就算这个人不是建奴,光是顶替功名也是杀头的大罪。

落在办案人手里那也是大功一件。

顶替者成了五品官,这事可不是光有钱就可以的。

这后面得牵连多少人,只要盯着武长春往死里挖。

能扯出一大排。

这能抄多少家?

如今的东厂穷的叮当响,自从余令来了之后一部分人终于吃的上饭了,这要是把这个案子啃下来。

这得多少钱?

这钱比抢钱来得还快,问题还很干净。

薛三才听完余令说的这些汗流得更欢了,胸前湿了一大片。

他是真的怕热,余令倒的凉茶一杯接着一杯。

“他是谁?”

“我不认识!”

高起潜笑了,所有人都笑了,震耳的大笑声在大牢里回荡。

这事是真有意思,亲叔父不认识亲侄儿。

黑屋子里的兵部尚书望着余令不解道:“什么意思?”

“这位是武长春的亲侄儿,亲叔叔不认识打小就生活在一起的亲侄儿?”

薛三才闻言,顿时觉得不热了,嘴巴也有点干。

高起潜拿出巨针笑道:“不认识啊,咱家就敢用刑了!”

在外人眼里这玩意不是针而是一枚枚的铁钉。

在大夫眼里这就是针,叫蟒针。

它的这个名字真的很贴切……

江南一带叫“大梁针”,河南、河北叫“过梁针”,称呼很多,别称也很多。

这针通体总长二十四寸,二尺多长,针尖稍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