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 闻喜与期集(2 / 3)

基业‘暂忍屈辱’,与北使好好谈谈。

更有人建议,立刻遣信使去南朝,让在南朝的田怀荣去面见南朝皇帝,晓以利害,请求南朝不要与北朝皇帝狼狈为奸。

甚至可以威胁南朝——假若陛下咄咄逼人,我国将宁死不屈——举国降大辽!

这是西夏的杀手锏。

面对宋辽两国任意一国的倾国来攻时,就会作为底牌,去恫吓对方——你别打了!

再打,我就投大宋(大辽)。

自立国以来,这张底牌只被启用过一次——景宗(元昊)驾崩后,辽主耶律宗真趁西夏国丧兴师来伐。

西夏立刻遣使朝觐汴京,成功的说服南朝的仁宗皇帝,同意增开榷市,售卖粮食与铁器。

小梁太后对这些建议,一一采纳。

因为,她本来就没打算真的和宋辽死磕!

她之所以表现的那么激进,只有一个原因——她不想背卖国的锅!

不然的话,无论是国中贵族,还是她的哥哥梁乙逋,就都有机会,在事后拿着这个事情当把柄攻击她,甚至逼她下台!

但,若事情是国中大臣、贵族,逼着她做的。

而且,她事先已经申明了主战的立场。

那就没有人能把锅扣到她头上了!

不得不说,小梁太后虽然年轻,但到底是老太后一手调教出来的。

政斗的水平,并不算太差!

……

汴京皇城,集英殿。

刑恕与两位宰相,已奉诏入殿。

见了赵煦,行了君臣之礼,三位大臣就各自坐了下来。

赵煦简单的讲耶律琚之前来见的事情介绍了一下。

左相吕公著立刻就笑了起来,道:“陛下,此北虏之计也!”

“老臣若所料不差,此刻,该有一位北虏使臣,在那西贼宫中,在西贼君臣面前,恫吓讹诈……”

“且十之八九,西贼君臣必然屈服!”

赵煦看向吕公著,问道:“相公怎知?”

吕公著低下头去:“回禀陛下,此策北虏昔年常用于我朝!”

“庆历增币如此……熙宁割地亦如此……”

吕公著的脑海中,闪过了辽使刘六符与萧禧的身影。

这两个人,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的从大宋这里,挖肉而去。

此乃奇耻大辱!

即使是他,每每想起,总是痛彻心扉!

奈何,国力不济,奈何武备不精……

只能是为了天下苍生,且忍之!

如今,辽使在御前,口口声声,宋辽联兵,共灭西夏?

吕公著立刻就想起了这些往事。

这味太熟了!

容不得他想不起来!

只不过,如今的局势,已经颠倒了过来。

北虏不再来大宋讹诈,反而跑去打西贼的秋风。

这让吕公著内心,一时五味陈杂,不知是该开心,还是该庆幸?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北虏不再将大宋视作鱼肉。

宋辽关系,似乎也变得平等起来。

至少,北虏现在来大宋采购商货,是拿着真金白银买单的。

赵煦却已看向了蒲宗孟:“右相怎么看?”

蒲宗孟的国际视野,还是差了一些,他闻言只是诺诺道:“回禀陛下,军国之事,臣不如左相!”

赵煦点点头。

蒲宗孟这个人缺点虽然很多,但优点同样突出——不懂的事情,他是真的肯承认不懂,也不会不懂装懂,非要插手。

当然,他最大的优点还是——听话!

赵煦叫他干啥就干啥!

这就够了!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看向刑恕:“刑学士有什么看法?”

刑恕拱手,没有直接回答赵煦的问题,说道:“请陛下给臣两日时间!”

“待臣仔细的打探一番西贼与北虏的虚实!”

“嗯!”赵煦点头,然后道:“若无其他事情,就这样吧!”

这个时候,左相吕公著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乞陛下圣裁……”

“嗯?”

“臣斗胆,乞陛下下诏,明闻喜宴之日期!”

所谓闻喜宴,就是琼林宴。

最初是唐代进士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庆祝登科的酒宴。

因为这些进士通常都选择在唐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举行宴会,所以又有曲江宴的雅称。

而这个宴会,正式有官府参与,还是后唐的事情——后唐天成二年,诏赐新及第进士钱四百贯,以为闻喜宴之费。

到了后周年间,这个新科进士的活动,才由朝廷举行。

举行地点,也放到了皇家寺庙。

大宋建国后,于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正式改到琼林苑,从此成为定制。

故此也叫琼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