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15艘VCLL油轮的计划(1 / 3)

时间到了1966年。

1月的东京湾还笼罩在凛冽的寒风里,三菱重工的造船厂却热气腾腾。陈光良站在码头边,望著远处船坞里正在搭建的庞然大物——那是日本船厂全力赶工的“出光丸”號,计划在今年12月下水的世界首艘20万吨vl,此刻庞大的龙骨已如巨鯨骨架般浮出水面,焊工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焊出一串串火星。

“社长说,这艘船的龙骨用了整整8000吨特种钢材。”翻译官的声音带著惊嘆,手里的资料夹里夹著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

陈光良指尖在图纸上划出一道弧线:“告诉三菱重工的渡边社长,我要的船,就按『出光丸』的標准来,还要在燃油效率上再做改进。”

身后的陈光聪忍不住拽了拽他的衣袖,这位负责环球航运日常运营的弟弟,西装口袋里还揣著刚统计的船队数据:“大哥,我们现在已经有500万吨总运力,其中油轮400万吨。再建15艘20万吨的vl,一下子增加300万吨……整个香港商船队加起来也才刚过千万吨,会不会太冒进”他话没说完,却被陈光良递来的咖啡杯打断。

谈判室里的榻榻米上铺著羊毛垫,渡边社长的手指在船体结构图上滑动:“陈先生,20万吨级的vl技术还在验证阶段,『出光丸』要到年底才能下水试航。但我们有信心,每艘船的造价至少要2500万美元,光是特种钢材就占三成成本。”他身后的总工程师补充道,“住友金属的镍铬钢產能有限,要保证15艘船的供应,得提前包下他们半年的產量。”

陈光良端起抹茶碗,热气在他镜片上凝成水雾:“钢材的事我去谈,而且我们的定单你们一家造船厂也吃不下。不过在船舶设计上,我有个额外要求。”他从公文包取出一张手绘图纸,推到日方团队面前,“在烟囱加装大容量锅炉,利用废气温度驱动发电。”

总工程师接过图纸,眉头渐渐皱起:“陈先生,烟囱废气温度高达400度,確实蕴含能量,但腐蚀性极强。锅炉管道要承受高温烟气和海水盐分的双重侵蚀,目前的耐热钢最多坚持半年。”

“这正是我要解决的问题。”陈光良翻开笔记本,里面贴著住友金属的新型合金样本,“住友刚研发的镍铬鉬合金,耐温上限550度,抗腐蚀性能是普通钢材的三倍。用这种材料做锅炉管道,寿命至少能延长到五年。”他指著图纸上的蒸汽循环系统,“废气加热锅炉產生蒸汽,带动发电机供电,航行时的油泵、水泵和生活用电都能覆盖。经测算,每艘船每天能省2.5吨柴油。”

渡边社长掰著手指计算:“20万吨vl日均耗油量28吨,这样每年能省900吨柴油.……现在油价不算贵,陈先生居然如此重视”

“哈哈,我比较节约!”

陈光聪在一旁补充道:“大哥作为环球集团的老板,哪怕是属下浪费一章白纸,他也会这是不可取的事情。”

会议室里的人,顿时佩服起来。

总工程师仍在犹豫:“改装烟囱会改变船舶重心,稳性测试要重做,至少增加两个月工期。”

“我希望明年上半年开始陆续下水,12月前要全部下水。当然,我不会在你们一家造船厂造,反正你们日本造船技术是由政府在主导、”陈光良语气坚定,“我们急需更多的运力”

这话让日方代表们交换起眼神。渡边社长最终拍板:“我们接受这项改造,但要派工程师去住友金属驻场监工。”

走出谈判室时,陈光聪终於忍不住:“大哥,300万吨运力,相当於香港商船队的三成。就算石油需求再涨,也消化不了这么多啊。”海风吹乱他的头髮,远处的龙门吊正在吊装钢板,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陈光良望著海平面,那里隱约能看到进出港的油轮剪影:“如果苏伊士运河突然关闭呢”

陈光聪愣住了。这条连接欧亚的黄金水道,此刻正通航无阻,每年有近万艘船从这里经过。“不可能吧去年才刚完成拓宽工程……”

“没有什么不可能。”陈光良从公文包抽出一份情报,那是环球航运驻开罗办事处发来的密电,“纳赛尔政府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到了临界点,一旦开战,运河必定封锁。到时候,从波斯湾到欧洲的油轮,要多绕好望角6000海里,运费至少涨三倍以上,而且这一次未必会只关一年。”

陈光聪的手指猛地攥紧了公文包。他忽然明白,大哥要的不是简单的运力扩张,而是一场对未来航运格局的豪赌。15艘vl看似庞大,但若运河关闭,这些巨轮將成为打通全球石油航线的关键棋子。

“可……这消息靠谱吗”他仍有些犹豫。

“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才过去十年。”陈光良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歷史总是在重复,只是换了种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重演前站好位置。”他望向三菱重工的船坞,那里的工人们正將一块块钢板焊接到“出光丸”的骨架上,火在冷空气中像散落的星子。

接下来的一周,陈光良马不停蹄地拜访了住友金属和石川岛播磨重工。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