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英资和华资(2 / 3)

时也非常震惊,他们没有想到陈光良在香港的影响力已经如此大。

此次华资银行发生挤提,已经呈现一种多米骨效应,几乎没有华资银行可以避免。

按照道理,平安银行这个最大的华资银行,应该也会非常严重,没想到如今平安银行居然一切正常,除了少量的储户去取出存款外,根本没有挤提的发生。

汇丰银行总部的会议室里,桑达士将平安银行的兑付报告扔在桌上,象牙柄手杖在地毯上顿出沉闷的声响。“他们的提款量居然在下降”

他难以置信地盯着数据,玻璃幕墙外,平安银行分行的霓虹灯依旧明亮,与恒生银行门口的长龙形成刺眼对比。

渣打银行大班麦加利狠狠掐灭雪茄,琥珀色的瞳孔里翻涌着怒意,狠狠的说道:“不如再散发一个谣言,就说陈光良家族已经决定海外发展,从香港抽身”

桑达士缓缓摇头,指尖摩挲着共济会戒指,说道:“恐怕作用不大!陈氏财团的产业链已经和香港绑死,长实的楼盘、长江工业的工厂、环球的货轮……这些都搬不走。”他望向墙上的香港地图,红磡隧道的红线像一条血脉,将陈氏的产业串联成网。

麦加利的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不行也要试试。让我们在油麻地的眼线开始散布消息,就说陈文锦在美国的亚马逊购物中心正在转移资金。”

此时的恒生银行总行,何善衡等人焦虑不已。

利国伟推门而入,西装袖口沾着灰尘:“汇丰说可以提供无限量资金,但要51%的股权,作价5000万港币。”

“果然如此。”何善衡将酒杯重重顿在桌上,酒液溅在报表上,晕开一片深色的污渍,“陈爵士预料真准,汇丰银行如果帮助我们,一定是要控股权。”

总经理何添匆匆走进来,公文包上的锁扣还在晃动:“平安银行回复了,49%的股权,同样5000万,另外可提供34亿港币拆借,不干涉管理。”

最后加入恒生的利国伟推了推眼镜:“只是平安银行未必有汇丰银行的影响力。毕竟汇丰在伦敦和香港的根基太深。”

何善衡揉了揉眉心,办公桌上的座钟指向凌晨两点:“所以说,两边都谈,未必在12小时内完成,不然我们一定坚持不了。国伟,你继续去和汇丰银行谈,阿添你去和平安银行谈,尽快!”

“好。”两人异口同声,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刺耳。

次日清晨,油麻地的茶餐厅里,taxi司机们正对着报纸议论纷纷。头版头条印着“陈氏家族拟迁册美国”的黑体字,旁边配着陈文锦在洛杉矶购物中心剪彩的照片。平安银行总行门口,零星的储户开始聚集,有人举着报纸大声质问。

陈光良接到消息时,正在长江工业的磁带录音机车间。他放下手中的样机,对身旁的陈文恺笑道:“英资银行的手段还是这么拙劣。”转身对秘书吩咐,“备车去《东方日报》社,我要接受采访。”

报社的印刷机还在轰鸣,陈光良坐在镜头前,身后的背景板上印着陈氏四大集团的标志。他接受自家控股的报纸《东方日报》的采访,说道:“陈氏家族在香港的基业,与香港是共存亡,不可能撤走,更不可能迁移至海外。长江工业集团在香港雇佣工人三万多人,怎么可能撤的走长实集团在香港上市,主要在香港投资,怎么可能撤的走”

傍晚的报纸上,陈光良的照片占据了头版,旁边刊登着长实的楼盘分布图、长江工业的工厂名单、环球航运的船队规模。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像一份宣言,让街头巷尾的议论声渐渐平息,香港人这才真正的看到陈氏企业——长实集团、长江工业集团、环球集团、平安金融集团的强大,平安银行信誉自然有保证。

恒生银行的会议室内,何善衡看着两份协议陷入沉思。何添将平安银行的条款划出来:“49%股权,管理权归我们,2亿拆借马上到账,剩下的1亿也可以稍后到账,并发布声明共进退。”

利国伟的钢笔在汇丰的协议上停顿:“汇丰承诺帮我们接入伦敦的金融网络,但董事会席位他们要占多数。”

何添摇摇头:“陈爵士没有想吞并我们,可以说是他们的条件更有利。发展再好,不属于我们有什么用”

何善衡望着窗外,说道:“要是平安银行只要35%的股权就好了,49%还是有些危险。”

“恐怕他们不肯。”何添叹了口气,“不过,我们毕竟还持有51%的股权。”

最终的投票在凌晨结束,大家都愿意投靠平安银行。

何善衡在协议上签字时,笔尖微微颤抖——这不仅是恒生的命运,更是华资银行对抗英资的最后一搏。

汇丰银行听闻恒生银行倒戈平安银行,顿时大怒,但又无可奈何。

总部接到消息时,桑达士正在签署一份对新加坡的贷款协议。他将钢笔扔在桌上,象牙手杖重重砸在地板上:“一群愚蠢的华人!他们以为抱上陈氏的大腿就能高枕无忧”

赶来的麦加利的脸色比雪茄灰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