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其实心中有数,但还是询问属下,这样有利于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属下点点头,说道:“没问题,算是买得非常值,在卖给我们之前,环球船务对这三艘船进行了很好的保养,最近我们运营的半年时间,情况都比较不错。按照当前的情况,再运营五年毫无问题。”
包宇刚感叹了一句:“总是购买二手船业不是办法,我们得想办法造新船!”
这一世,虽然包宇刚也是1955年进入的航运业,也是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关闭时,获得一个高价格的长约;但是在后续的发展,包宇刚发现日本航运企业更认可环球航运,而环球航运和日本很多航运公司签约了大量的长约;再加上汇丰银行已经和环球集团合作,进入了航运,对包宇刚的支持自然也不会很大。
所以,包宇刚此时也不过是拥有10艘二手货轮的船东,在香港排不进前五。
更重要的是,包宇刚也不可能有更大的前途,因为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欧美,环球集团的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
属下说道:“只是造新船,日本的一艘7500吨货轮,造价是120万美金。对我们来说,是相当的昂贵!事实上在一年多前,7500吨货轮也才100万,当时我们错过了最好的造船时机。”
没办法,一步晚,步步晚。
前世包宇刚1961年造新船,当时还算航运低估,造船价格也算低。
而如今,航运已经繁忙一年多,日本造船厂的订单也非常满,自然会提高造价。
包宇刚站立起来,在办公室来回踱步,稍后他坚决的说道:“必须造新船,不然信誉总是上不去。120万美金虽然贵,但现在一年租金也有85万美金,如果扣除利息、人工、燃料、损耗等等费用,20万美金的利润总归是有的,六年回本,这个生意可以做。”
真讨论着,一名属下匆匆走进来,汇报道:“包生,英国劳氏保险公司突然宣布,将大幅提高对旧船装运货物的保险费.看样子,是冲着日本去的。”
包宇刚眼睛睁大,愤怒的说道:“可恶!两国交战,我们受害最大!”
原来,日本虽然造船业从1955年发展起来,但毕竟是个较大的国家,再加上经济发展迅速,以及资源主要是靠进口,所以日本需要的运输量仅次于美国;但是,日本运输主要是靠二手船,占据主体地位。
劳氏保险作为全球知名的保险公司,远东的航运保险很多都是在这家缴纳的。如今大幅提高二手船装运货物的保险费,势必影响二手船的船东。
“看来我们必须想办法造新船了不过我听说,仅去年一年,环球航运卖出十几艘二手船。看来,他们是早就预判到了啊!”
包宇刚闻言,浑身一震,稍后涌出一股无力感。
他进入行业不久,就立下豪言壮语——那就是要做环球航运一样的大型航运公司。他仔细研究过,发现环球航运并不喜欢过多的贷款,他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殊不知他后来发现,环球航运不是不喜欢贷款,而是人家资金实力雄厚,而且造新船直接在本地造船国家进行贷款,不需要通过香港的银行。
而如今,包宇刚又意识到——当他们所有的船东,包括董云浩、赵从衍、曹文锦、杨一凡(杨小虎)等,都在大量购买二手船时,环球航运已经在布局大量替换二手船了。
先见性太强,他如何做的过!
英国劳氏保险公司针对二手船,大幅提高保险费用的举措,对整个远东的航运业影响是巨大的。
稍后,日本政府也紧急出台了政策,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造船的方案——凡是造新船的,可以5厘年息向日本银行贷款八成,其余两成贷款分期支付。
此消息一出,有实力的船东自然纷纷准备造新船,毕竟现在二手船的利润太稀薄了。
香港的航运公司,将船只租给客户,不管是短租,还是长租,都需要自己承担油费、人工、保险费等,所以保险费增加,实际上也是对二手船东的一个打击。
去年,环球集团便大举出售在19591961年低价淘来的二手船,当时买来的价格极低,很多都是当拆船的废船价格买来的,比如6万美金买一艘七八千吨货船。
稍后,环球集团将一批情况还不错的二手船,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并投入到运营中。
到了1962年,航运业走出寒冬季,二手船家也涨了起来,环球航运又以30万美金以上的价格卖出十几艘货船,趁机大赚一笔。
环球航运赚到的钱,自然又去订购了新船,形成了良性循环。
经此一役,环球航运就赚了200万美金左右的利润。
“大哥”
“小虎来了,坐”
已经更名杨一凡的表弟杨小虎,来到环球集团找陈光良。
杨小虎坐下来,笑着说道:“改名好久,只有大哥、姐夫、父亲、母亲4人喊我小虎,但我觉得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