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3000万美金的市场(3 / 3)

“谢谢爸支持其实也不全是女朋友的事情,真是工作上的事情。”

陈光良没有在意,这个儿子也已经22岁,大哥已经结婚,住进来嫂子,他觉得不方便也正常。

眾人笑了起来。

严人美虽然不舍,但也知道,除了陈文杰这个长子能留在別墅,其他儿女等到工作了,怕是都会陆续搬出去。

这些儿女们,主见都非常强,她內心不舍又如何呢

她和相公是两种人,相公表面温和,但內心却坚硬;她是表面强硬,內心却温和。

一家人聊著很有意思,参加工作的子女也可以发表意见。

“哥,怡和愿意出售他们手中的香港航空股权,价格也没有喊高.他们大概明白,我们寧愿摊薄他们的股权,也不一定愿意高价买下他的股份。”

陈光聪高兴的走进来,匯报了一个消息。

陈光良隨即说道:“他们自然明白。那就安排合资公司买下吧!”

陈光聪疑问道:“合资公司买下,岂不是又和滙丰五五,万一將来闹问题,岂不是受他们钳制”

“对於滙丰银行来说,我们只有利益。既然双方都是五五分,那他们也没有必要闹,更不可能爭夺管理权,不然就是不符合利益。另外一方面,陈氏財团还不能和英资闹翻,唯有合作,才能平稳经营。別忘了,我们在华资上,也是被羡慕嫉妒的存在。”

硕大无朋,这个道理很简单。

就像长江实业集团在地產领域的霸主地位,也导致香港一些华资地產公司不满,当面倒是不敢做什么,但背后却有些下三滥的手段。

例如当年『吉达协定』出来的时候,背刺的不仅有怡和,还有一些华资,他们散布一些言论,例如美国要封杀陈氏財团,港英政府要驱赶陈氏之类的。

虽然很多人知道是谣言,但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

所以,此时不宜和英资闹翻,因为华资也有不少人想看到——最大的財团轰然倒塌,这样大家才有更多的机会。

“嗯,我明白哥的良苦用心了。”

陈光聪这才发觉,他和大哥的差別,不仅是对未来的规划和眼光,还有这份大局观来。

大哥说的对,陈氏企业太过庞大,不知道多少人在背后嫉妒。

最后,陈光良说起一件事:“文博在海外实习得如何”

侄子陈文博,今年22岁大学毕业,由陈光良安排,让其去欧美的船厂实习,以提高其专业性。

陈光聪说道:“这小子,说他在哥登堡造船厂实习得差不多了,准备跳槽去英国船务公司实习,没有耐心啊!”

陈光良说道:“这是我的意思,让他多在几家企业实习,不是钻研什么,而是熟悉航运的各个环境。造船厂本来就无需实习太久!”

陈光聪顿时无话可说,只能说道:“文铭表现很不错,业务能力很强,对市场很有天赋.”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让他慢慢的来。对了,我认为还有一年的时间,航运会进入一个短期的寒冰期。另外一方面,各国港口的老旧二手船会多起来,这个你让文博关注一下,但不要急著决定。等明年开始看看,如果是如此,我们低价买下来,能用的继续用,不能用的就拆船。”

“好,我让文博关注一下。”

环球航运集团不仅打造新船,也继续在使用二手船,不嫌弃老旧,只要能赚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