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香港工业大爆发(2 / 3)

假发厂上班。两个人上班,一个月也有160港币,他100港币包吃,妻子60港币不包吃。

这日子比前几年好过多了,那时候他妻子根本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干点零活,一个月二三十收入不得了。

陈光良也来到新丰纺织园视察工作。

随着1953年底,美国向香港开放市场后,香港终于迎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定单。

当然,这个庞大的市场,一开始对香港有些敌意,但随着葛量洪在1954年去美国演讲和宣传,以及香港工业产品打响名气,终于在今年(1955)爆发了。

特别是香港率先发明‘塑胶’,在全球都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毕竟这可是发明,不是山寨。

来到办公室,童润夫走进来。

陈光良一向对童润夫很尊重,没有把他当做‘属下看待’,更多是一种‘合伙伙伴’和‘行业领军人物’看待。虽然,童润夫从三十年代开始加入新丰纺织,一直是只拿薪水,不拿分红的总经理;但是,也改变不了他在纺织领域的权威。

“坐,童先生”

陈光良起身,陪同童润夫在沙发上坐下。

童润夫点点头,待助手泡好茶后,他才说道:“陈先生,我打算辞掉新丰纺织的总经理职位,毕竟年龄也到了退休的年龄。现在新丰纺织人才济济,相信依旧可以带领香港纺织业。”

他是1896年生,今年已经59岁。

陈光良闻言,倒是不奇怪,他说道:“是不是纺织公会和香港工业专门学院的工作,让你觉得太忙碌了!”

他一直是童润夫的‘支持者’,支持其领导香港纺织公会,支持其培养更多的纺织人才,支持其参加社会工作。

童润夫笑道:“有这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新丰纺织这边的工作,越来越兼顾不上,平常主要也是芳硕负责。”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样吧,你继续担任新丰纺织的总工程师,薪资不变;另外你明年也退休了,还可以领一份退休薪水。这个总工程师不需要你太多的精力,平常替大家把把关就行。”

他不可能松开童润夫的,毕竟有他在公司,新丰纺织的技术就不可能落后,就能占据香港霸主的地位。

童润夫也爽快的答应道:“多谢陈先生的信任”

“我们合作那么多年,将得明白一点,新丰纺织就是你带起来的。要是没有你,我早就不想做这一行了,忙的要死,也赚不了几个钱!”

童润夫愕然,但一想还真是,这位华人首富一艘船动辄就是几十几百万美金,而新丰纺织现在一年也就赚个大几百万港币而已,这还已经是香港的霸主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若不是新丰纺织集团对工人们和管理层太好,利润也是可以增加不少的!”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我赚钱不靠压榨,相信你们也不会想我这样做!”

“陈先生高风亮节”

陈光良将话题转移,说道:“对了,港府那边,有打算增进你为立法局或行政局的议员,以表彰你在这些年对香港纺织业的贡献,同时也是香港纺织业成为香港经济支柱之一的体现,你不要推辞。”

童润夫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人才,毕竟他从三十年代就担任过南鲸政府的官员,以及新丰纺织的总经理。

他从政,也有陈光良在推动。

“好,看到香港纺织业发展起来,我也很愿意做这方面的工作。”

陈光良点点头,他自己不想担任公职,但他会推动自己的属下去担任公职,这是他在香港影响力的体现。

像什么纺织公会、塑胶公会、假发公会.怕是都会成为他的人,因为要凭贡献来选举,这样才能深得人心。

新丰纺织很快便调整人事,张芳硕当然总经理,童润夫担任总工程师,林建云担任副总经理.

这样的人事调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任谁都能看出来,童润夫是因为有太多的‘公职’工作,而卸任总经理,但其担任总工程师,充分说明他依旧是新丰纺织集团的‘核心人物’。

陈光良对新丰纺织集团,依旧采取‘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自己极少参与公司的经营;因为在陈光良看来,他参不参与太多,都不能影响到什么,何必把自己搞的那么累!

而新丰纺织集团成立已经二十年时间(如果算上当初收购的两家工厂的历史,自然会更长),早已经形成一套管理运营的系统。

而且童润夫、张芳硕等人的存在,未来二十年时间,新丰纺织也不会存在技术和管理上的落后。

而陈光良作为老板,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发展纺织业的同时,已经在发展成衣产业,进一步发展品牌服装。

香港五六十年代,纺织业是老大;到了七十年代,成衣产业就是老大。

这是一个附加值的提升变化,等到了八十年代,品牌服装就逐渐体现更高的附加值。

在这个整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