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民间武装定位(2 / 3)

要遵守官员的回避制度。”

“无论文官还是武官,对此都不能违反。”

“其中,高级吏员回避本乡,七八九品官员回避本县,四五六品官员回避本府。”

“更高品级的官员,则要对本省回避,除非得圣旨特许。”

“如有违反,允许官员和公众人物揭发弹劾相关官吏。”

这都是大明早就有的成熟制度,甚至监察官员不止要回避原籍,还要回避曾经的仕宦地点。

以前大明的低品级官员不多,对这些规定得不够清楚。

如今朱由检要大规模增加低级官员代替吏员,当然要把回避制度完善。

不过都不用本地人也有坏处,那就是官员在当地没有根基,一些政策可能无法落实下去。

这时典史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作为吏员之长,没有品级却能列席集议会,向当地吏员传达县集议会决议。

种种办法,在经过君臣商议后,都定下了制度,作为任命地方官员的依据。

——

定下这些之后,朱由检才把话题,重新转回了武道大会。

他在费心安置勇士营的将士后,其实也察觉到了当前选拔勇士的办法,有些不合时宜——

很多只有勇武的人,并不适合当将领,让他们做官他们也学不会。

所以他更坚定了把武术转向体育的心思,下令道:

“明年武道大会已经即将举办,此时不宜再改。”

“但是崇祯七年的武道大会,就要想办法变一变,选拔出朝廷需要的人才。”

“徐卿方才不是说到泰西的骑士比武吗?”

“崇祯七年的武道大会可以增设这个项目,看看人们接不接受这个比赛。”

“如果效果良好,那就在崇祯十年修改马战的规则,形成大明自己的骑士比赛。”

当前大明的马战,还是有些太倾向于实战,对于观众来说,就显得不那么好看。

相比来说,西方骑士比武百年前就开始没落,到现在已经转变成娱乐性质的骑士竞技表演。

朱由检希望汲取其中有益的部分,让大明的武道比赛,向体育运动转变。

徐光启听到自己的建议部分被采纳,脸上浮现喜色,急忙答应下来。

朱由检在此之后又说道:

“古语有云:侠以武犯禁。”

“民间一些人士有了武力,血气方刚之下容易违犯禁令。”

“这是朕举办武道大会,招揽他们的原因。”

“但是就如有些儒者不愿当官一样,有些武人,也不愿在朝廷任官。”

提到这里,朱由检的言语顿了一顿,观看群臣的反应。

因为“侠以武犯禁”的前一句话,就是“儒以文乱法”,这是韩非子的名言。

在场的大臣自然有知道的,不过他们也不知是没听到还是没想到,对此视而不见。

就算朱由检把武人和儒者并列,也没有人给出反应。

这让他觉得可以说得更直白些,继续道:

“对不愿当官的儒者,朝廷推出礼法考试,允许他们考上之后担任吏员,或者做讼师、律师,不让他们随意用言辞扰乱法纪。”

“对武人,朝廷同样要给出路,不让他们造反。”

“各级武道比赛,还有武术段位,就是为此而设。”

“武道协会要加强对中高级武者的监控,把他们纳入监管。”

“武道大会,就是针对武人的最高级别赛事,相当于针对文人的礼法考试,必须由朝廷主办。”

群臣听着这些话语,感觉极为刺耳。

因为皇帝把儒者和武人并列,分明是把他们也当成不安定因素。

兵部侍郎熊明遇道:

“陛下,朝廷已有武举,何必举办武道大会?”

“用武举选拔人才,自可让武人归心。”

朱由检闻言冷笑,反问道:

“武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是纯粹的武人吗?”

“他们通晓兵法、熟读经典,更应该以预备将领和文官视之,不是纯粹的武人。”

“先前朕说的话语,熊卿难道没听明白?”

这是非常严重的指责,是在说熊明遇在胡搅蛮缠。

熊明遇想着皇帝刚才给出的理由,就算心里面仍旧有看法,此时也不敢提出了。

再说他就被皇帝厌弃,认为他听不懂话语。

其他文官同样不敢再插话,只能听着皇帝道:

“民间的打行等暴力团伙,不能只靠卫尉寺去治理。”

“武道协会,当有辅助执法权。在必要时抽选武者服役,管控暴力事件。”

“如同民兵一样,在卫尉寺警员许可后,辅助执法治安。”

“武道协会的注册武者还可以组织保险队、保安队、开拓队、探险队、佣兵团、镖局等武装力量,如同民兵一般,辅助军队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