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为大明使臣,同样要有这个信心。”
把从传教士那里听来的历史告诉学生,袁可立希望加强他的信心。
古人和外国人都能做到的事,没理由如今的大明做不到,更何况朝廷做了许多准备。
他相信大明军队在新式火器的加持下,同样能对外夷打出这个战绩。
张镜心听老师都这么说,更加确信皇帝鼓动自己挑事,不是毫无准备。
他心中的把握越来越强,对此行也充满了信心。
——
休息一夜,次日,张镜心就收到了命令,他要接受培训。
当今皇帝登极后,打着重制礼乐的旗号更改了很多礼仪制度。和藩属交往的礼节,同样包含在内。
张镜心本觉得自己对礼仪的认识已经足够了,但是听到皇帝的安排,才发现远远不足:
“大明使者出使,需要用大明国旗。”
“这国旗是大明帝国的旗帜,也是大明天朝的象征。”
“中间以日月为中心,代表大明帝国。”
“周围的十二道星芒,代表大明藩属,分布于天下十二地支时区。”
“以后大明朝廷的使者出使,都要使用此旗。”
这是朱由检命人以三辰旗为本,制定的日月星辰旗,使用红黄两种色彩。
旗帜简洁大方,又显得很是美观。他打算用这个旗帜,作为大明国旗。
这种不同于繁复色彩的图案,一经亮相就征服了群臣。
他们虽然对这种风格有些不习惯,却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而且感觉非常有寓意。
理藩院掌院黄立极道:
“此旗包含日月,恰是一个‘明’字。”
“又有星辰环绕周围,恰如藩属拱卫大明。”
“臣以为此旗,适合作为大明国旗。”
张镜心随着理藩院官员附和,又听内藩部长庄廷臣道:
“此旗包含大明和藩属,朝廷可用这个旗帜,藩属又用什么旗?”
“若是同样用此旗,有些难以区分。”
旗帜就是用来区分势力的,如果都用同一面旗,那还不如不用。
但是让藩属使用大明旗帜,似乎有些僭越。不用大明旗帜的话,又如何显示他们的大明藩属地方?
就当群臣想着的时候,朱由检哈哈大笑,又让人展示了几面旗帜。
他向群臣说道:
“这三面旗,是大明的军旗。”
“把国旗的图案放在左上角,长宽从三比二变成五比四,下半部分显示禁军、边防军、海军的图案。”
“藩属同样可以如此,在下半部分绘上独属于藩属的图案,显示他们之间的区别。”
(图为大明禁军旗帜,御营加上龙纹,鹰扬军加上雄鹰纹样。边防军旗帜下半部分换成绿色,海军旗帜下半部分换成蓝白条纹)
这些军旗的制定,是各军早就提出的。
朱由检登极之后,禁止将领使用个人姓氏做旗帜,只能用番号做军旗。
但是只绣个番号又显得不好看,旗帜的规格也没有完全统一。
所以,边防部便打算使用统一的旗帜,再把番号绣在上面。
海军在使用旗语后,对旗帜的需求更迫切,他们希望可以用旗帜,直接看清楚是不是友军。并且希望能用国旗,区分各国船只。
所以朱由检在制定国旗后,就仿照后世的军旗,把把日月星辰图案放在左上方,下方添上各军种的色彩,制定各军旗帜。
藩属的旗帜同样按这个样式,在下半部分加上本国图案。
如此既统一又有区分,群臣都觉得十分适合。
黄立极很快拟定了诏书,让各个藩属据此设计旗帜。
朱由检在国旗定下后,又说道:
“除了国旗之外,大明还要有国徽。”
“以后大明在外的使馆等官方机构,都可以悬挂国旗、国徽表明身份。”
“国徽同样用日月星辰,加上嘉禾等图案。”
对国徽设计得比较简单,以便符合此时的制造工艺。
对藩属的徽章则不做要求,各国可以自行设计本国的图案,甚至可以用姓氏图案替代。
朱由检下发了几个制作好的国徽,让理藩院官员佩戴。
张镜心作为使者,就被赐下了一个金质国徽。
看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张镜心在宫中内侍的帮助下别在胸前衣服上,心里油然生出了一股自豪感:
这种佩戴国徽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有整个大明朝廷做依靠,不惧一切敌人。
同时,他也被要求作为大明的使臣,不可对藩属国王行跪拜礼——
即使在非正式场合也不行,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大明国体。
张镜心当然不喜欢对他人跪拜,也不觉得藩属国君值得自己下跪,欣然道:
“皇上赐臣蟒袍玉带,臣在出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