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汉奸和华夷之辨(2 / 3)

反而认同让异族大规模入籍。』

『江南见不到多少异族,他们却普遍反对这一点。』

『这是为什么呢?为何产生这个差异?』

思来想去,朱由检只能归结为边疆汉人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争、承认异族有在大明生存的权利。

江南那些人则因为异族奴婢政策,希望能有更多的异族之人做奴婢。甚至希望他们祖祖辈辈做奴隶,没有成为大明公民的机会。

所以才发生如此吊诡的事情:

和异族争端多的边疆汉人愿意接纳异族入籍。

见不到几个异族的江南汉人却非常排斥他们。

大体明白了他们的态度,朱由检在群臣的争论声渐渐降低后,开口道:

“先前朕曾说过,异族奴婢只有通过相应等级的汉语考试后,才能成为大明公民。”

“礼部把相关考试定下来没有,什么时候开考?”

礼部尚书成基命回道:

“臣等多番商讨,为汉语考试制定甲乙丙丁四级。”

“其中丙丁考试只有笔试,甲乙考试则包含口语面试。”

“丁等考试针对的是目不识丁的人,需要认识最常用的500字,掌握拼音或部首检字法查阅字典,才能通过丁等考试,成为合格的丁口。”

“丙等考试要求更高一些,需要认识2500常用字,能够顺利阅读报刊和白话文。”

“乙等则要求认识四书五经中的4500字,明白经书中的道理,并用官话朗诵。”

“甲等要求最高,需要把印刷通用规范字表上的7000多字,全部能够认出来。并且能够拆字,明白其中道理。”

“通过甲等考试的人,可以成为排字工、排版员。如果再背下数字码,可以成为军中通信员、译码员。”

这个要求可谓非常高,大明的一些秀才,都不见得能认识七千汉字。

四个等级的跨度也比较大,每升一级都会刷下一批人。

显然,这个办法是那些不希望异族入籍的官员制定的,他们想通过高标准,限制异族奴婢入籍。

朱由检能看出他们的用意,其他大臣同样也能看出来。

袁可立向礼部官员询问道:

“边疆归化的胡人,需要通过几级考试才能入籍?”

“若是定得太高,恐怕很多将士过不去。”

成基命和礼部官员则回道:

“正因为他们不通汉字,所以才需要教化。”

“臣等以为异族入籍,应当通过乙等考试。”

“让他们知道四书五经中的大义,并且能说汉话。”

袁可立作为儒家士子内心认同这一点,但是现实却让他不能同意:

很多归化将领连字都不会写,通过乙等考试需要猴年马月。

难道在此之前就不用他们,不给他们当官带兵的机会?

对此,成基命道:

“已经证明忠心的,自然可特许入籍,成为大明臣民。”

“但是以后就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拿到公民身份。”

袁可立仍旧不赞同,因为这虽然解决了当前归化将领的身份问题,对于以后的胡人归化,却是非常不利。

那些胡人在知道自己很难获得大明公民身份、也难以得到做官机会后,他们就不会投靠大明,只会坚决和大明为敌。

参谋部长杨嗣昌、边防部长刘遵宪等枢密大臣,和他一起反对礼部这个提议。

眼看事情陷入僵局,内阁大学士徐光启道:

“归化将领,以后已没那么重要。”

“新式火铳装备后,只靠蛮勇已影响不了战局。”

这番话语,让枢密院为之一静,知道说到了要害。

显然,徐光启这个分管军事的大学士,远比其他大臣更知道如何说服他们。

大宁之战的结果,说明勇武型将领已经确定被淘汰。大明的火器新军,现在更看重的是指挥能力。

那些归化将领对新式火器大多连见都没见过,让他们去指挥火器军队,根本毫无头绪。

所以,只有勇武归化将领确实已经不怎么重要,大明更需要脑子灵活、擅长指挥的将领。

如果归化的将领脑子灵活,通过汉语考试是很简单的事情。除非他们根本不想学,在心里没归附大明。

所以,徐光启这番话语一出,枢密院众臣顿时鸦雀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才由袁可立道:

“如此说来,徐学士是认同异族归化,必须通过乙等考试?”

徐光启点头说道:

“乙等考试虽然要求较高,却也不难考取。”

“泰西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尚且能熟读儒家典籍。”

“对归化异族提出这点要求,又有什么难办?”

这让群臣恍然,原来徐光启是如此认为。

朱由检也颔首赞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