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辽东诸将的私心(2 / 3)

孙承宗此前也听说过孙应元和辽东各军的争端,对此却根本不在意。

在他看来各军谁都不服谁很正常,有了矛盾反而更方便他协调管理。

如今满桂这一战后,他才恍然惊觉:

原来孙应元是对的,之前演习的判断,太偏向辽东军队。

所以他当即决定道:

“就按参谋部的毁伤模型判。”

“如果还有人不服,去京城参谋部说理。”

定下这次演习的章程,完全按参谋部的规定来。

孙应元这才高兴应下,打算让辽东这些人,看看射声营的战力。

东北镇抚使张道浚则提醒:

“张存仁已经被押解进京,但是难保辽东还有建虏的奸细。”

“这次演习规模不要太大,具体细节也要尽量保密。”

“防止建虏探知,知道如何应对新火器。”

孙承宗等人点头,决定这次演习,各军都派出一千人。

射声营和左军营这样按新军制整编的,则派出一个大队。

——

孙应元回营之后,便向张永安吩咐道:

“这次演习你亲自带队。”

“让辽东各军看看,皇上为何要编练新军队。”

“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整编为新军才是出路。”

“如果不想整编,就去战场上证明自己的战力。”

仍旧没忘记自己的任务,是为辽东整编保驾护航。打掉辽东军队的傲气,就是其中一环。

张永安也明白自己来辽东的任务是什么,而且他对辽东各军这些日子诋毁的“朝廷鹰犬”等词语很是不喜。得知演习的详情后,当即道:

“将军放心,末将一定调遣精锐,让他们看看什么是新军队。”

调集了之前自己亲自训练的一个大队,参与这次演习。

演习的结果也不出所料,虽然赵率教、尤世禄、侯世禄等辽东将领都调集了麾下的精锐家丁。但是面对在弓箭射程外就向他们开火的射声营,他们非常憋屈地败下阵来。

就是左军营的骑兵,也因为转轮骑铳的射程相比活门铳有所不足,在冲阵时同样败了下来。

不过他们冲到百米以内后,转轮骑铳的连发给射声营带来很大损失。而且这些人若是想跑,射声营也追不上去。

孙承宗看着演习结果,心情既是沉重,又有一些欢喜。

沉重的是辽东军队和建虏一样冲不破火器阵,旧军队都处于淘汰边缘,他们辽东被朝廷最先要求改。

欢喜的则是这样强横的火器新军自己麾下有两支,如果算上同样使用新火器的东宁军,那就是三支火器军队。

明年若能把这些人调到战场上,可以确定在对建虏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射声营四千多人,左军营派回的辽东骑兵五千人。』

『如果再从东宁军抽调一万人,那就是将近两万的火器新军。』

『满桂能靠五千人完胜一个旗,这两万人还胜不过四个旗吗?』

『建虏八旗一半都被他们牵制击败,关宁军难道胜不了另外四个旗?』

心里已经盘算着如何用好新军队和旧军队,在明年的辽东大战中取得胜利。

显然,他仍没有放弃辽东大战的想法。认为与其在整编时镇压兵变,不如派到战场上消耗他们。

否则就是新火器再强横,已经积重难返的辽东各军,也难以接受整编变成新军队。

他的这个想法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各项安排,却都表明了这一点。

朝廷很快就收到辽东的请求,要把左军营剩下的三千辽东骑兵调回去。

辽东各将也纷纷向朝廷请求装备新火铳,用于武装麾下的家丁和精锐。

向火器军队转变,成为将领的共识。但是他们对掌握的权力,也并不想放弃。

枢密院的大臣多是聪明人,而且曾经领兵,知道军队的猫腻。

看到这些请求,他们如何不知是怎么回事。袁可立叹着说道:

“看来辽东这一战,已经非打不可。”

“可惜那些敢战的士兵,要用旧战法和建虏拼消耗。”

杨嗣昌等人闻言默然,对皇帝一直防备的辽东军阀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这些人在知道旧军队远不如新军队的情况下,仍旧不主动要求整编、反而去打这一仗。分明是想用这些军队向朝廷展示实力,或者用他们换取功勋。

他们分明把麾下军队当成了私兵,视为和朝廷叫板的底气。

杨嗣昌道:

“打就打吧!”

“但愿这一战后,辽东能顺利整编。”

显然也默认了这个损失,用和建虏战斗的办法,消耗掉辽东旧军队。

其他枢密大臣各有想法,这时却谁都没有提出来。显然,他们只要不想把辽东军队逼得闹出兵变,就必须支持这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