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签法,蒙上重重黑幕。
除此之外,掣签法最大的缺点不能辨材任官,对于议员来说反倒不怎么打紧——
因为议员不需要治理地方,只是监督和建议。
这种要求很低、多数人都能胜任的职位,正适合使用掣签法。
所以刘理顺道:
“说说你的想法,掣签选举如何用于选举议员?”
张溥早就思量过这件事,闻言当即回道:
“学生以为,议员选举不应一人一票,也不能看谁得到的选票多,那样容易导致寡头政治。”
“应该把所有的候选人都列出,让选民决定是否认同他当议员。”
“如果候选人的认可度超过八成,那就从他们中掣签选出议员。”
“数量不够的,再从认可度只有七成、六成的候选人中选举,五成以下的不入选。”
“如此,选出的议员都有至少一半选民认可,自然能在议会反应民意。”
这个办法,带着明显的科学派特征,那就是用数据说话。
刘理顺初听有些新奇,继而又摇了摇头,说道:
“这样抽选,实在太麻烦了。”
“若是认可度最高的人抽不上,或者一个选区的候选人认可度都不到五成,那该如何是好?”
“一旦发生事故,民众会以为议员选举办法不公,不会认可议会。”
“涿鹿区那边票选时,可出过不少岔子,有些地方甚至发生骚乱。”
把涿鹿区选举的情况具体道出,让张溥认识到选举的困难。如果平时最被认可的人不能成为议员,民众会想当然地认为有黑幕,不会认同选举。
张溥没有真正做过选举工作,听到刘理顺的话,说道:
“那就不全部掣签。”
“可以规定一个选区有一半人票选产生,一半则源自掣签。”
“例如某选区有十个名额,那就从认可度最高的候选人中挑出五人,直接成为议员。”
“其他议员再按认可度排列,按照两倍数量掣签。”
“这样就有一半议员的产生不受控制,不会被寡头完全控制议会。”
这个办法,相比之前更完善了一点。但是退让却有点大,刘理顺思考之后说道:
“五成还是有点多,这些人足以控制议会。”
“不如降为三成,另外七成从三倍差额中掣签。”
“你这个提议不错,苏松新区的议会,可试行掣签选举法。”
打算在苏松新区,试行掣签选举。
不过具体的选举办法,明显还需要完善。
张溥对此也有过思考,继续道:
“学生在报纸上,看到通州兵工厂的工人代表,就是从工会委员中掣签产生。”
“被抽选到的工会委员轮番担任代表,参与工厂管理。”
“窃以为抽选到的议员也应同样,在担任一届议员之后,下一届不参与掣签,以便让更多被认可的候选人,有机会成为议员。”
这个办法,刘理顺更不知道了,甚至闻所未闻。
也就是张溥一直关心雇工协会,和协会的成员有联系,才在和他们的通信中,得知通州兵工厂采用这种办法让工人参与管理。
如今雇工协会在苏松新区的工厂中,已经打算推行这种办法,以便能加入企业管理,争取更多权力。
张溥期望这个办法能得到刘理顺的认同,让雇工协会在他治下蓬勃发展。
刘理顺出身贫苦,内心也是倾向平民的,否则朱由检不会把他派到苏松新区来。
听到张溥讲述的这个办法,他立刻觉得可行,赞赏道:
“掣签选出工人代表轮流担任,真是一个好办法。”
“甚至议员也能这样,把掣签选出的议员,任期定为一年。”
“再选两人做候补,完成三年一届。”
“如果中间有议员有事不能任职,还可以让候补议员顶上去。”
“这样能参与掣签的候选人能更多,更好地代表民意。”
畅想用这个办法,选出更多的民意代表来。
不过张溥在听到后,却泼了一盆冷水,说道:
“掣签议员任期定为一年,实在是太短了,这会让他们没有同票选议员竞争的能力。”
“而且议会变动太大,也不利于稳定。召集会议的时候,更会非常麻烦。”
“学生以为与其让候选人轮流担任议员,不如让有资格担任常务议员的议员,轮流担任常务议员。”
“相比普通议员来说,常务议员才是更重要的,平时也只有他们与会。”
这个说法,让刘理顺点了点头,知道涿鹿区那边现在确实是这样。
相比国会来说,地方议会的议员人数要更少,但是也能达到二三百人。
把这二三百人全部召集到礼堂开会,是非常繁琐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需要干活的议员,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