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丧失危害能力。”
“锦衣卫所有机构,都要支持保卫处的工作。保卫处的一切都列入机密,禁止其他人私自查阅。”
“这点务必和皇室成员说清楚,光明正大地派遣侍卫保护他们。”
郑士毅等人听着这番话,知道皇帝是加强对皇室成员的监控。当然明面上谁也挑不出错来,皇帝这是在关爱皇室成员。
以后保卫处的工作显然会很重要,尤其是当今皇帝的皇子越来越多,而且在鼓励开藩。
思考着这件事的影响,他们又听到皇帝下令道:
“桂王既有意开藩,那就让他去缅甸选封地。”
“把吴三桂派去桂王府任职,辅佐桂王开藩。”
把历史上灭了桂王一系的吴三桂,派去桂王府任职。
让他帮桂王打封地,以赎前世罪孽。
郑士毅等人不知皇帝的恶趣味,他们虽然觉得吴三桂有些太年轻,派去桂王府显得不够重视。
但是想想还要给桂王派遣长史等官员,也就没有多言。
朱由检在安排了这件事情后,又向方弘瓒道:
“听说袁崇焕除了和东林党勾搭外,仍旧和阉党有联系。”
“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相关情报?”
方弘瓒负责的建虏情报,有不少地方和袁崇焕有关,所以对袁崇焕的消息很是重视,闻言当即说道:
“霍维华在辞去兵部尚书前,把荫子功劳让给袁崇焕,因此有些香火情。”
“他与何可纲等人,曾和袁崇焕书信往来,交流大凌河堡防御。”
“还有在香山岛的冯铨,因为荷兰进犯之事,曾在家乡招兵,从袁崇焕那里借人训练兵士。”
“袁崇焕和东林党、阉党都有很多往来,只是因为接连涉嫌通虏案、又久在西南任职,已不受两党重视。”
“臣观他现在的表现,是要投靠陛下。”
朱由检闻言微微点头,认可方弘瓒的分析。叮嘱他道:
“袁崇焕在辽东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只要他在西南专心建功立业。”
“但是对他的监控不能放松,如果发现他有别的心思,那就及时报上来。”
“他的那些旧部也是一样,包括祖大寿、吴三桂等人。”
方弘瓒听得暗暗咋舌,不知皇帝对袁崇焕有多忌讳,才要把这个人和他的部下一直监控起来。
甚至他还隐约听出皇帝的意思,那就是如果这些人不安安分分建功立业,那就把他们除去。显然皇帝心里,对这些人都不放心。
锦衣卫凡是听到的人,都在心里和袁崇焕划开了界限。甚至对于和袁崇焕交往密切的徐本高,他们也觉得要离远点。
——
朱由检在处理了这些具体事务后,又向一众锦衣卫高层道:
“如今关于安全需求的讨论,已经沸沸扬扬。”
“还有人借着通虏案,提出不但个人有安全需求,国家也有安全需求。”
“锦衣卫已经创办安全学堂,朕以为应该让他们办个《安全报》,向民众普及个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办法,号召更多人的投入安全工作中来。”
“这对锦衣卫的形象大有好处,你们都要抓住机会。”
郑士毅、刘侨等人听到,纷纷摩拳擦掌的准备创办《安全报》。
报纸的威力他们早已知道了,甚至锦衣卫还有个舆情司,专门负责操纵舆论。安全学堂的新闻舆论专业,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如今舆论上难得对锦衣卫有利,安全学堂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他们都觉得创办《安全报》正在其时,可以把锦衣卫的形象扭转过来。
对于关心此事的皇帝,他们心里也又多了一重认同。认为皇帝虽然不让锦衣卫肆意妄为,却仍旧很重视锦衣卫。
如今锦衣卫的权力明面上是缩小了,实际却一直在膨胀,只是更多在暗地里。
很快,他们就听到皇帝的又一道命令,锦衣卫在明面上的权力,同样得到了扩展。
只听朱由检道:
“公共安全事务至关重要,朕打算在锦衣卫成立公共安全委员会,卫尉寺卿刘侨做主官。专门负责公共安全事务,以及维护公民的个人安全。”
“卫尉寺四大总署负责人,还有巡捕总队、鹰扬军的护军,三法司和户部有关民政司法的机构、光禄寺和太医院的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税警总队和海警总队等有治安职责的武装力量,负责人都可以担任公安委委员,由公安委统一调遣。”
“公安委负责整合公共安全力量,甚至在必要时可请求军队援助。地方公安委同样,把巡检司等机构纳入,由卫尉署或治安署署长做主官。没有治安署的,以县尉兼任。”
“今后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事务,就都交给公安委。”
这个机构的设立,无疑把卫尉寺的权力扩充了一大截。今后卫尉寺卿不仅可以掌管卫尉寺,还可以通过公安委,插手其它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