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展望大洋(2 / 3)

是有身份的人了,何必低声下气结交那些人?”

钱盛听得有些恼火,气愤道:

“什么低声下气?这是拉拢人懂不懂?”

“都按你这么想,田家为何会结交我们?”

刘氏听得面色数变,低声道:

“田家主母,谁不知道她是哪里出身呢?”

“也就是生了个好女儿,如今显贵起来了。”

“咱们闺女什么时候能在宫里争口气,把那个田妃比下去?”

“你一个皇亲国戚不操心这个,却失心疯要去南洋开藩。”

“万一你在南洋死了,我和闺女还依靠谁?”

钱盛听得面色大变,低声向刘氏怒吼道:

“你想找死,别拖累钱家?”

“宫里的事情是外人能插手的吗?”

“皇上在夏天的时候,可是险些把所有草原嫔妃都赶去宫外。”

“咱们女儿能在宫里安安稳稳就好,咱们钱家现在也是正千户,不能再指望女儿大富大贵。”

世袭正千户的职位听着不高,其实却已经是普通外戚的极限。就连淑妃的父亲袁佑,如今也不过正千户而已。

钱盛知道自己女儿的长相和能耐,不像是能宠冠后宫的。靠着她能升为世袭正千户已是侥幸,不可能强求太多。

现在他只盼着女儿能生下皇子去开藩,将来钱家就有宗室王公为依。

但是刘氏却仍有几分不服气,觉得自己女儿是最好的。就算不如田妃那样受宠,也犯不着依靠田妃。

却不知钱氏在宫中,不止是依靠田妃,简直可以说是田妃的侍婢。

也正是因为田妃的推荐,才让她在田妃身子不便时,得到几分宠爱。

否则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中,根本不可能冒出头来。

朱由检在这一批的嫔妃中,最喜欢的还是高家姐妹,也就是传言有八寸杯的两人。

其他的大多宠幸后就忘了,只是为了安抚京城卫所世官,从每三四个临近的卫所中选出一两人而已。

京城如今有八十八卫所,军士和军户或许不满编,军官却一定是满的。每三四个卫选出一两人,被选入宫中的就有三十人之多。

这些人按照易孕期被安排侍寝,朱由检都还没宠幸一遍。钱氏能从中脱颖而出,已经称得上幸运。

而且,因为钱氏和田妃的接近,朱由检还特意命人调查了她一番,得知了钱盛的事情,还知道他有个族侄在跟着顾炎武。

这让他对钱家来了几分兴趣,对田弘遇去当岛主的想法也很支持,看着地图琢磨道:

“南洋的岛屿,苏门岛已经被封给秦王和唐王了。”

“婆罗洲则是封给潞王、楚王,还有肃国公于日升、南安伯郑芝龙等人。”

“爪哇岛是留给李国助和刘香等人的,再封就该往东去。”

“那里可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啊!”

如今的南洋,大体格局是大明掌握陆地、以及距离陆地近的苏门岛等岛屿。

荷兰人则在海上实力更强,掌握着南洋的航线和贸易。

不过因为和郑芝龙的战争失败,荷兰人为了和大明贸易,被迫承认婆罗洲属于大明的势力范围。南洋其他没有被荷兰人占据的地方,大明也有开拓和贸易的权力。

爪哇岛上的巴达维亚、还有东边香料群岛上的据点,则都属于荷兰人,他们对这里看得最紧。

虽然按照两国的协议大明可以去那边开拓和贸易,但是想去那边立足却不容易。即使荷兰人使坏不遵守条约,大明也难以远渡重洋给他们教训。

所以朱由检的目光盯上了一个岛,认为可以做为大明在南洋东部的立足点:

“帝汶岛如今还有葡萄牙人的据点,并没有被荷兰人完全逐出去。”

“可以让葡萄牙商人把这块土地献上,作为田弘遇的领地。”

“如果能在帝汶岛立足,将来掌控南洋东部就有支点了。”

“向南探索大洋洲,也可以着手准备。”

(摩鹿加群岛就是香料群岛,荷兰人在这里的据点最多,后世荷属东印度统治中心巴达维亚,在爪哇岛刚建成没几年)

作为又一块尚未开发的巨大陆地,朱由检的目光早已盯向了大洋洲,把这里作为北美之外的又一个海外大规模移民地。

这里至少能承载千万人口,甚至开发好了能承载更多人。

未来大明需要迁移的人口是以千万计的,朱由检打算在收复辽东不顺利、北美开发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把这里作为大明的主要移民地——

这是他早就有的规划,移民的首选是辽东,那边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开发好了,至少能承载千万人。

迁移距离也近,路上能少死很多人。

尤其是东北地广人稀,开发后能够提供商品粮,让京城摆脱对南方漕粮的依赖,可以说最为有益。

不过东北开发的难处在于建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