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前往南洋(2 / 3)

“没有《乐经》指导,陛下对音乐的看法有所偏差,也是可以理解之事。”

“玄玉在献乐时经常见到陛下,还需多引导才是。”

李玉躬身受命,谢过老师为音乐正名。

年轻气盛的黄宗羲却犹自有些不服气,讥讽地看着李玉道:

“靠他?”

“引导陛下喜好美色吗?”

“我可是听说,皇家乐团里的女子,都是为陛下准备的人。”

“她们都有个宫女身份,皇帝能随时宠幸她们。”

“音乐大师做到这个份上,真是丢了先贤的脸面!”

李玉闻言气得脸色涨红,指着黄宗羲说不出任何话来。

因为黄宗羲说的是事实,皇家乐团的女子,几乎都有宫女身份。

他也确实曾向皇帝献美人,虽然是皇后要求的。

但是做了就是做了,这是皇帝喜好美色的证据之一,甚至有外廷官员因此进谏。

刘宗周对此心里同样有意见,但是当着众人的面,却不得不维护皇帝道:

“《孟子》曰:食色,性也。”

“陛下如今年轻,血气方刚,喜好美色可以理解。”

“只要不像隆庆皇帝、泰昌皇帝那样不知节制,便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今皇后贤德,后宫的事由她主持,吾等毋需多心!”

这是他和皇帝的默契之一,那就是相互维持对方的威信——

皇帝给他官位权力任他发挥,他则利用自己的名声为皇帝的某些做法找依据。就像当初的《致君尧舜疏》,被皇帝裁剪之后,成为重制礼乐的宣言一般。

深知重制礼乐就是变法,这件事的风险大到没边。刘宗周必须维护皇帝的名声,避免朝野有人把他当成昏君,影响重制礼乐。

朱由检现在的名声这么好,和刘宗周一直为他说话不无关系。无论他人如何指责皇帝,刘宗周都说皇帝是仁义之君,符合尧舜传下来的真意。

朱由检之前不滥杀、不枉杀的做法,终于得到成效,让人在“仁义”这点上,无法胡乱指责——

群臣也不想皇帝放开手大杀特杀,对此无论认可还是不认可,都必须捏着鼻子认。

就连黄宗羲也是如此,他心里虽然还有些不以为然,却不得不接受老师的说辞。

然后又向老师道:

“先生,大明与荷兰的协议签订后,潞王已经派人南下去开藩。”

“还问我要不要继续去,帮他在潞王藩国组建议会。”

“学生打算去潞藩践行抱负,希望先生恩准。”

刘宗周点了点头,说道:

“你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凡事要多想想多看看。”

“去潞藩践行也好,那里离京远,受京城的影响小,出现问题闹出的风波也不大,为师可以帮你压下来。”

“你在潞藩大胆做,陛下同样期望你做出一番成就来!”

这下黄宗羲吃惊了,追问道:

“陛下也知道我黄宗羲?”

“知道我去潞藩?”

刘宗周笑着说道:

“你的名字,早传入陛下耳朵了。”

“陛下说你是忠臣孝子,只是需要历练一番。”

“现在想做什么尽管做,出了事陛下和老师都能给你兜起来。”

“还有,陛下允许你试行议会制,特意把你的领地提升为方百里的男爵领。让你自由发挥,心里想的礼乐制度都能实践一番。”

“如果能做出成绩来,就让你正式担任男爵,把那块男爵领作为世袭的家业。”

这么优厚的待遇,让黄宗羲的心里都有些感动了。若非他对皇帝没有处死许显纯等人一直有意见,只怕会感激涕零地效忠皇帝。

如今他心里想的更多的,则是在自己的领地上挥洒,做出一番事业来。他现在想的最多的,就是践行“一切权力归议会”。

其他学生听到刘宗周的这番话,都是羡慕地看向黄宗羲。能够有一个男爵领自由挥洒,皇帝对这个黄宗羲还真宠信。

拥有这个待遇的他们只知道张溥,但是张溥在苏州的行为,同样也很受限。

更别说黄宗羲只要稍微做出点成绩,就能获得世袭男爵之位。

那可是方百里的百里侯,他们中的很多人做梦都没有这个机会。

不过李玉显然不在此列,在音乐上多次立功的他,有的是被封爵的机会。

甚至如果在十二平均律上的贡献大,未来有可能像朱载堉那样,名列紫阁之中。

想着黄宗羲确立一套新的礼乐必然少不了音乐,李玉向黄宗羲拱手道:

“师兄在领地上制定礼乐,必有需要音乐之处。”

“有什么需要尽管和师弟说,皇家乐团也要派人去南洋采风。”

这话说得黄宗羲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刚才他可是和李玉针锋相对,甚至险些把对方贬称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