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用国库券抵税。”
“至于官员考核的问题,可以把抵税单列,加强相关统计。对重复征税比例高的、抵扣数据异常的,都要严加审核,追究相应责任。”
这样无疑又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国库券这个说法,却让董应举眼前一亮,说道:
“国库券是国债吗?”
“就像东平伯国发行的债券?”
朱由检道:
“类似国债,但是利率更低甚至不给利息。”
“允许在证券交易所流通,券上标注使用年限,限期完成兑付。”
“如果急需用钱,还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
这显然比直接开具抵扣税票更好用,可以让急需用钱的人拿到钱,国库也有更多的腾挪时间。董应举道:
“臣以为发放国库券更可行,但需要太府寺和地方一起验证。”
“地方来回京城一趟就是几个月,对这种事情根本无法及时处理。”
“臣以为应当仿照太仆寺、卫尉寺,在各地设立行太府寺。”
司农寺卿翟凤翀闻言,同样提出请求,认为各地仓储转运事务繁重,应该设立行司农寺。
显然,在太仆寺、卫尉寺设立地方机构扩大权势后。太府寺和司农寺不甘落后,打算同样扩权。
朱由检也打算加强对地方的掌控,设立制衡地方衙门的派出机构。他盘算了一下九寺的情况,向群臣道:
“九寺负责的是专门事务,这些事情专业性强,原则上要进行垂直管理。”
“太仆寺原本就在各地有行太仆寺和苑马寺,锦衣卫也在地方有人,所以太仆寺和卫尉寺才率先设立地方机构,对所辖事务直管。”
“礼部督导的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宗正寺现在没有多少事务,暂时由地方礼法机构负责就行了。”
“剩下的太府寺、司农寺、少府寺都和财政有关,你们议一议如何设行署?”
太府寺和司农寺和财政有关不错,少府寺和财政有关的说法就有些奇怪了。
不过群臣一想朝廷的工矿企业如今都归少府寺管理,也就隐隐猜到了皇帝的想法,韩爌道:
“陛下之意,是把朝廷征收的企业股份,都纳入少府寺管理?”
朱由检微微点头,说道:
“朝廷需要一个机构,统一管理资产,获取利润增加财政收入。”
“朕的意见是仿照皇资委成立国资委,全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放在少府寺名下,它们监管国有企业的同时,同时受户部、工部监管。”
“未来国会成立后,还要加上国会。”
“各委派三名委员,组成国资委集议会。”
群臣对此并不认同,韩爌道:
“陛下,朝廷经营产业,岂非与民争利?”
“臣以为不如将这些资产发卖,解决国用问题。”
朱由检听得皱眉,没想到自己刚刚提出国资委,就有人喊出与民争利,要求国退民进。
这让他心中极为不快,盯着韩爌质问:
“韩学士说的民,到底是哪些呢?”
“若说民意代表,未来的国会更称得上是吧?”
“不如把整个国资委,全部放在国会?”
此言一出,户工二部顿时不乐意了,他们不想原本能分享的权力,现在被取消掉。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国会尚未设立,而且不见得有擅长经营企业的人才。”
“臣以为国资委还是应该放在少府寺,户工二部和国会一起监督管理。”
其他财政方面的官员,也是纷纷附议。
韩爌在皇帝的逼视下,没有继续出言。显然他认识到皇帝心意不可改,不敢硬顶下去。
但是他的心里,却着实对国资委不以为然,甚至对皇资委都很有意见,认为是与民争利。
却不知朱由检对他,同样很有意见。因为他没想到韩爌受大商人的影响这么深,在工商税上数次出言反对。
如果他只是普通的大学士还好说,关键是韩爌现在担任首辅,还在负责财经委。如果他暗中抵制,甚至故意搞破坏的话,今日商议的各种事情,都难以执行下去。
这让朱由检不能不考虑,是不是要调整一下韩爌的分工,甚至把他撤下来。
但是如今韩爌担任首辅还不到一年,三年任期只走过了三分之一,朱由检实在不希望这时换首辅,导致朝野不安。
甚至连调整分工都要慎重,免得朝堂上出现争端——
他对党争一直非常防备,压制朝堂上的纷争就是怕党争持续。
所以对于要不要调整东林党出身的韩爌,朱由检一直很犹豫。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弱化韩爌,直接撇过他的意见。
这让他不由庆幸,幸好内阁的定位一直是辅助机构,自己登极后又分化了阁权,即使是首辅也能绕过去。
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