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的三百亩,朝廷都没答应。打算逼他们苏州大户割肉,分给那些奴婢。
王时敏想到自家的佃仆以后还有可能耕种王家献上去的官田,只是不再交租给自己,心里气得不打一处来,感觉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他向张溥说道:
“西铭先生也是苏州人,不会不明白苏州官田和民田现在已经基本无异了。”
“这各家的官田,也是花钱买来的。总不能你这一句话,就要我们无偿交上去。”
张溥打了个哈哈,说道:
“那你可就要和卖给你官田的人说了,甚至能向官府报官,把他们给抓起来。”
“按照大明律例:典卖官田至五十亩以上,卖主和买主如系军户发边卫充军。如系民人,发口外为民。”
“王公有官身不用害怕,但是可以把卖给你官田的人流放到塞外去。”
王时敏听到这话气得牙痒痒,知道若真按张溥这样说,以后就没人和他王家做买卖了。
但是要让他无偿交出官田他也不愿,谁知道朝廷以后会不会再出什么措施,逼迫各家把财富吐出来。
——
眼看事情陷入僵持,江南巡抚曹文衡,带着一行人走了进来。向众人介绍道:
“这位是靖江王国的使者孙先生,这位是江陵公的叔祖张先生,这位是海公的后嗣海先生。”
“他们都是为大伙儿排忧解难的,愿意把自家的土地,补偿一些给主动上交官田的义民。”
靖江王国的使者孙先生率先道:
“我家世子,正在占城开藩。”
“诚邀诸位去南洋,再造一个新江南。”
向众人大谈澜沧江三角洲的概念,还引用了皇帝的话语,说那边就是千年前的长江三角洲,正适合江南的人去开垦。
只要愿意上交官田的,他们都会补偿,每亩地可补偿三到十亩土地。立下功劳还会册封爵位,绝不会亏待诸位。
占城这个地方,是有不少人听说过的。因为江南之所以发展起来,引进占城稻是重要原因。
有个与会的大户就问道:
“我听说占城那个地方,能够一年三熟。”
“这件事是真的吗?怎么没听说过有多少占城的稻米运过来?”
孙先生笑着说道:
“占城和澜沧江三角洲那边,确实一年三熟。”
“但是三角洲河口的地形你们也能猜到,到处都是森林和湿地。”
“那边的土人又比较懒,种一季粮食够吃的话,根本不想种两季三季,更不会开垦新田。”
“所以那边的稻米运来得不多,南洋粮食更多是来自暹罗、安南。”
众人闻言摇头,实在没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的人,竟然因为懒惰,就会荒置土地。换成他们,一定会蓄养奴婢把地种起来。
想到这里,一些人怦然心动,想问问靖江王国对蓄奴有没有限制。
如果可以蓄养奴婢、这个使者说的又是真话,澜沧江三角洲那边,确实可以称得上未开发的江南。
他们可以派人带奴婢过去,把那边的土地开垦出来。
再造一个新江南,并非不可能实现。
很多自忖无力对抗朝廷的家族,开始有了妥协的想法。只是想争取更好的条件,多置换些土地。
例如释放奴婢这件事,最好也要有土地补偿。不能无偿放了,让那些人白白得利。
王时敏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则是关切地询问道:
“听说福建那边在打仗,运粮船都被劫了一艘。”
“南洋那边的漕粮,现在还能运来吗?”
靖江王国的使者大笑,没有说这件事就是郑芝龙等人搞出来的鬼把戏,否则那些荷兰人怎么知道抢运粮船、还能找到路线。
旁边的海述祖解释道:
“郑将军前些日子在料罗湾大败荷兰人,南洋的航道已经全线通航了。”
“现在郑将军和于公爷正在同荷兰人谈判,划分南洋的势力范围。”
“海某这次过来,就是想招募人去南洋开发封地。如果婆罗洲划归大明的话,有不少人会去开藩。”
这是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荷兰人在刘香等人投靠后,到底没忍住消灭郑芝龙的机会,被引到了料罗湾。
然后郑芝龙和刘香里应外合,把荷兰人的战船几乎一网打尽。
现在的荷兰人,已经没有能力完全把持南洋航线,更无力逼迫大明贸易。
面对大明的贸易封锁禁令,他们想赚钱就只能坐下来,和郑芝龙、于日升等人谈判,与大明划分在南洋的势力范围。
海述祖已经绸缪着,等谈判结果出来就去婆罗洲,抢夺先机选择一块好封地。
王时敏听得“啊”了一声,知道自己这边又少了一个筹码:
皇帝有了南洋的漕粮,对苏州漕粮的依赖自然就降低了。
更别说大明打了胜仗扩张了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