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件事到底是谁请求的,是郡主本人还是察罕部的人?”
孔贞运当即回道:
“臣哪能见到郡主?是察罕部和理藩院交涉的使臣。”
“他说只要陛下纳了郡主,郡主拥有的人丁牲畜,就都属于陛下。”
朱由检闻言若有所思,取出从黑龙江传回的情报,给这些臣子观看。
又问这些人道:
“你们说这件事情,和北边的战事有没有关系?”
“是不是顺礼王早就预感到这件事,所以把他妹妹送来,打消朕的怒气?”
群臣此时才知道林丹汗跑去了科尔沁,一个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和皇帝一样恼怒不已。
大明扶持林丹汗,就是为了让他对抗建虏。
哪想到他会不战而逃,前去征伐漠北。
枢密同知袁可立道:
“陛下,顺礼王等人不守领地,应该依照礼法,革去他们的爵位。”
“所有市赏也应革除,不能再让他们浪费大明钱财!”
枢密院官员对此纷纷附和,对林丹汗一片喊打之声,甚至还有人认为应该出兵惩戒。
理藩院的官员,对此则有些态度暧昧。
因为理藩院副掌院、内藩部长孔贞运最大的功绩,就是封贡林丹汗。
理藩院在朝廷之所以有一席之地,也和顺礼王、顺义王等内属外藩不无关系。
除了这些藩王的事情外,理藩院现在负责的事情,很多都不值得拿到朝堂上讨论。
所以理藩院的官员,是不愿革除顺义王等人爵位的,掌院黄立极道:
“顺礼王等人的领地,并未正式划分,草原分封办法还在制定之中。”
“以此革除他们的爵位,恐怕有些苛待。”
“臣以为可以申饬或降低爵位等级,不可把他们的爵位轻易革去。”
“否则失了制约,他们有可能转而和大明为敌。”
朱由检对此也是赞同的,颔首道:
“黄卿此言,有些道理。”
“顺礼王虽然桀骜不驯,但是对大明还是有些敬畏的。”
“否则就不会派妹妹过来,献上人丁牲畜来讨好朕。”
“这次他遇到大西营没有交兵,也说明没有反叛大明的意思。”
“为了联合草原诸部抗虏考虑,朕以为可以保留他们的爵位。”
又向对顺礼王喊打的枢密院官员道:
“当然,该有的惩处也要有!”
“顺礼王等人不战而逃,也没有及时通报朝廷信息,所有贵族爵位降等,降为该级别最低等级。”
“顺礼王的亲王降为郡王,其他人的伯爵都降为三等伯,俸禄降低三成,贸易配额同此。”
“警告顺礼王等人,若是再发生这等事,朝廷就会削爵,彻底革去市赏。”
定下对林丹汗等人的处置,爵位降等而已。
想来林丹汗等人,对爵位降等根本不在意。但是朱由检随着爵位降等的降低俸禄和贸易配额,会让他们感受到切切实实的损失。
他要用这些告诫察罕部权贵,要老老实实为大明效力,否则大明有的是办法拿捏他们。
孔贞运这时问道:
“顺礼王降为郡王,他的妹妹兀良哈郡主,是否降为县主?”
朱由检想了一下,没有在意大臣们暧昧的眼光,决定道:
“兀良哈郡主是顺勇公遗孀,还是不用降等了。”
“一切待遇如旧,如同以前礼遇。”
孔贞运这下明白了,皇帝对察罕部虽有惩处,其实却仍旧很重视。
甚至可以说,当前的林丹汗比以前还重要。在顺义王被建虏击败逃亡、土默特部也多有投靠建虏后。草原上抗虏的领袖,只剩下了林丹汗——
一旦林丹汗也败亡或投靠建虏,整个漠南草原就全被建虏征服。
这种情况下,大明只能捏着鼻子支持林丹汗。只要他不和大明公然敌对,大明就会提供支持,支持他对抗建虏。
林丹汗就是料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恃无恐。而且他也很好地把握住了度,派妹妹来京城示好不说,遇到大西营抢夺战果也忍着没有打起来。
孔贞运想到此人竟有这般心性,自己以前却没看出来,当即脱帽请罪道:
“陛下,顺礼王桀骜不驯,臣多次出使草原却没完全察觉。”
“请削臣的职位,惩治臣的罪过。”
朱由检对此当然不允,亲自走下御座,把乌纱帽重新戴在孔贞运头上,扶起他说道:
“顺礼王暗度陈仓攻打漠北,不是孔卿一个人没看出来。”
“朕要是以此革除卿的职位,在场的谁能幸免?”
孔贞运心中感动,但是却对此更坚持。认为这件事的主要罪责就在自己,无关皇帝和其他人。
朱由检对他勇于承担责任很是欣慰,虽然不舍因此惩罚孔贞运,还是在他三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