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太孙幼军(2 / 3)

如果他们不好好干,还是像以前那样任由上直亲军荒废,朱由检不会容忍下去,而是会扩充御营,重建天子亲军。

在李邦华遭到突然受到责罚,不得不请罪后,袁可立已经品出了这里面的门道。知道皇帝不是一定要把御营卫所扩充,而是显示对上直亲军的重视,逼他们整顿好上直二十六卫。

这让他心中暗暗叫苦,知道这是一个大麻烦。

去年顺天府的卫所改制,把各地卫所像涿鹿三卫一样并入区县改设守备区,已经让他忙得焦头烂额。

今年京城卫所改制,那是更麻烦的事情。

和京外卫所不同的是,京城的卫所不但没有实土,连屯田都不足,根本无法给所有军户分配土地。

如果按京外的卫所那样允许军户转为民户,袁可立估计很多卫所的军户都要跑。这也是卫所改制时,选择从涿鹿三卫、天津三卫等有屯田甚至有实土的卫所开始改的原因——

这些卫所的土地即使被侵占,却到底有土地存在。只要朝廷下决心,就能清丈出来分给军户耕种。

贪得太狠的军官处置一部分,再把有功劳的军户提升为世袭军士,卫所很快就安稳了。甚至一些军官和军士主动分户,让卫所缺失的户口也补充了上去。

但是地方卫所能这样,京城卫所却没这个条件。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土地,拿去给军户分地,数量是绝对不够的,而且京城的军户,也不一定愿意出京去种地——

他们就是在京城拉人力车,都比当兵吃粮更挣钱。

所以枢密院这边,对于京城的卫所改制迟迟没下手。如今又听到皇帝的要求,要整顿好上直亲军。

这让袁可立叹了一口气,说道:

“陛下,旗手卫的职责,和锦衣卫确有重叠之处,两者也需要相互配合。”

“若是以后由内廷承担旗手卫的开支,臣以为可并入锦衣卫。”

这让朱由检龙颜大悦,说道:

“还是袁卿明白事理,知道什么是工作所需。”

“不像有些官员,正事做不出来一件,就知道反对、反对。”

“朕今天就再次提醒一下,今后官员升迁,以有年功者优先。”

“不能立下年功的,无论你平时起多少高调,都于仕途无益。”

“好好学学有年功的官员,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斥责了那些瞎起哄的群臣一通,朱由检又夸赞了一下袁可立,认为他是做实事的能臣。

袁可立和群臣是何想法且不说,韩爌听到之后,觉得皇帝又是在提点自己。

他在前几天按皇帝的意思上了奏疏后,今日朝会上面,又是不发一言。

这对于普通的大学士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作为首辅的他来说,确实有些不合适。

所以,在认为皇帝是在提点自己后,他硬着头皮站出来道:

“臣以为旗手卫确实应该划入锦衣卫。”

“还有金吾左右卫,也当同时划入。”

“锦衣卫有金吾卫之别称,陛下又虚设金吾卫、金吾都督府,作为锦衣卫世官和武官加衔。”

“金吾左卫和金吾右卫不归锦衣卫管辖不合适,臣以为应该和旗手卫一同划入。”

这是又给了皇帝两卫,朱由检很是欣喜。觉得韩爌实在是上道,不枉自己前几天帮助他解围。

金吾左右卫虽然不如羽林四卫多,在加上旗手卫后,朱由检也算勉强达到了目的。

群臣听到之后,虽然也有一些议论,却不像之前朱由检要把羽林四卫划归御马监时反应那么大。

因为得到金吾卫世职身份的,多有文荫子弟。甚至可以说金吾卫这个称呼,就是他们嫌弃锦衣卫名声不好,自己定的别称。

如今金吾左右卫划归锦衣卫后,再称金吾卫就更名副其实,他们对这个其实很乐意。

韩爌敢提出这一点,也是拿准了他们的心理。

深谙文官想法的韩爌,巧妙地让皇帝增加了卫所,而且还得到群臣同意。

这样一番调整后,锦衣卫实际管辖的卫所,就达到了四个。加上腾骧四卫和涿鹿左右卫,内廷直接管辖的卫所就达到了十个。

这已经达到了朱由检的底线,而且他也不打算掌管太多的卫。因为这些卫所划入内廷后,以后需要由内廷养着。以内廷现在的收入,养不起太多卫所。

而且朱由检还有一番考虑,那就是内廷的卫所如果多了,就显不出他们的特殊来。很可能因为管不过来,管辖权被官员侵夺。

就像以前的大明皇帝名义上拥有上直二十六卫,其实亲近重视的,也就锦衣卫和腾骧四卫而已。其他顾不过来的卫所,就只能让官员管着了。

朱由检不愿意只有名义上的管辖权,所以不打算让内廷拥有太多卫所。他心目中理想的数量,是像太祖朱元璋时期,拥有十二卫亲军。

在思索一番之后,朱由检拿出了最后一个筹码,继续扩充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