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奎真的签字了?”
“这真是他写的?”
看着王文政带来的供词,朱由检一再询问道。
他是没想到朱华奎会承认伪冒的,因为这对朱华奎来说,意味着他和他的后裔,与楚王彻底无缘。
如果朱华奎舍得豁出去,甚至可能会自杀明志,为后裔谋个翻盘机会。
那样的话,朱由检就有的头疼了,这也是他决定控制朱华奎,把他关在诏狱里的原因——
避免这个人闹出什么事来,博得世人同情。
没想到这个人骨头这么软,一动真格就吓得签字承认了。
王文政知道皇帝对这件事的关心,确认道:
“是朱华奎签的字,供词也是他写的。”
“虽然推脱是不知情,却承认自己是伪冒的。”
“有了这份供词,新楚王可以放心即位。”
显然,他知道皇帝最关心的是什么,肯定了这件事情。
朱由检听了后连连点头,对王文政赞赏不已:
“这件事你做得很好,爵位要升一个等级。”
“还有,拿着这份供词找朱华奎的弟弟朱华壁,让他也承认是伪冒宗室。”
“两份供词结合,彻底办成铁案。”
这种关系新楚王合法性的问题,他是一定要坐实的。就算含胡过去能让朝廷制衡新楚王,他也不愿用这种办法。
否则宗室会人人自危,再没有人愿意相信皇帝。
至于朱华奎、朱华壁兄弟的处理,他打算封个爵位,丢到北方拓边——
直到现在,他都没办法确定这两人的身世,只是从现有资料上,猜测两人大概率是伪冒。
但是最大的疑点面貌不同,又不能支撑这个判断。
毕竟孪生子面貌不同,民间多了去了。就算这时候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异卵双生,也知道龙凤胎等现象存在。
双生子的性别都有可能不同,更别说是外貌了。
他若真的以这条理由把朱华奎兄弟逐出宗室,会有大把的人帮这两兄弟喊冤。
之前确认朱华奎兄弟为真的官员,门生后人也有可能跳出来。
朱由检不能否认这两人是楚恭王子嗣的可能,又不想因为逼得太狠,让他们闹出事来。
所以就决定放两人一条生路,让他们去北方拓边。
但是具体封个什么爵位,还要看他们献出多少钱财。
他向王文政道:
“朱华奎供出的账簿所在,尽快派人取出来。”
“还有,他有没有告诉你楚王府大概有多少财产,能拿出多少现银来?”
王文政威逼朱华奎的理由就是钱财,对此当然问得很详细,回皇帝道:
“朱华奎说楚王府的财产,至少有四五百万。”
“单是现成的金银,就有百万之巨。”
这让朱由检都有些惊讶了,没想到楚藩竟然这么富。
因为据他所知,楚藩的宗禄才十万两,不到晋藩的一半。
这十万两银子还是整个楚藩的,楚王府最多从中分几万。
没想到楚藩竟然积累了四五百万财富,现金现银就能有上百万。
王文政却并不觉得这个数字很多,向皇帝道:
“楚昭王在洪武三年受封,洪武十四年就藩武昌府。”
“二百多年下来,不知积攒了多少家业。”
“臣以为朱华奎还是说少了,实际能搜查出更多。”
大明诸藩之中,富有的不是晋藩、代藩这样宗禄很多,却在北方的藩王。
而是被分封在南方,占有众多土地的藩王。
尤其以蜀藩、楚藩最为富有,天下人尽皆知。
这些藩王的土地,很多还不在他们自己名下,而是由寺院、道观掌管。
朱由检听到这点后,对此一时默然。
他此时更加认识到,藩王对地方的影响有多大,对地方造成多大的危害。
他心中更加坚定地要把这些人迁移出去,就算逼反几个也在所不惜,让世人看到自己的决心——
可以说,单发火铳的出现,让他的行事更加激进,越发没有忌惮。
具体在楚藩的财富上,朱由检道:
“楚藩的现金现银,要尽快运到京城来,作为楚藩购买武器的资金,存放顺天银行。”
“造币厂也要加紧造币,让印钞厂多印些辅币券。”
“其它财富可慢慢变卖,尤其是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做好确权。”
这些楚藩的财产,自然不是楚王一人的,有很多是楚藩宗室所有。
还有就是投献土地用于避税的,这些都要区分开。
为了不让处理过程中发生乱子,朱由检决定把王文政这个都知监掌印派过去,主持这次抄检。
想着,朱由检道:
“查抄楚王府的事情,就交给你亲自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