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天下第一区(2 / 3)

着国会召开,天子和万民共议。

一些涿鹿区的百姓听到他们的谈话,对此也颇为自豪。涿鹿区虽然不是第一个设区的,但是所有涿鹿区的百姓,都自豪地宣称他们是天下第一区。

京城的三城区虽然成立得更早,但它们除了三署之外,有区议会和守备区吗

涿鹿区才是大明第一个完整的区,涿鹿区议会更是大明第一个成立的地方议会。

兼任议长的刘理顺,已经应议员的请求准备请刘宗周题字,彻底确定涿鹿区议会的地位。

——

对此,从香江岛回来的冯铨,是有些不大赞同的。

因为香江岛和香山澳自贸区的议会,也是朝廷安排的试点。

在香山澳自贸区的议会更多地被葡萄牙人掌握的情况下,他们香江岛自贸区,在作为试点上责无旁贷。

不过想到香江岛的境况,他又叹息一声,有些愁眉苦脸。

和早就有着基础、聚集着很多葡萄牙人的香山澳不同,香江岛自贸区,主要是针对荷兰和西班牙。

在东宁岛逼降的荷兰人,就被安置在香江岛。朝廷打算以他们为纽带,同荷兰人开展贸易。

冯铨从洋人那里得知荷兰人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是摩拳擦掌,积极联络商人,准备同荷兰人开展贸易。

但他没想到的是,荷兰人对他的好意毫不回应。东印度公司提出的条件,是把香江岛像以前的香山澳一样租给他们。

若非这两年马打蓝王国两次攻打巴达维亚,牵制了东印度公司的精力。他们的战舰说不定早就开到香江岛,和大明展开又一次战争。

不过马打蓝王国在接连失败两次之后,已经没有信心继续作战。即使李国助这个爪哇宣抚使极力鼓动,他们也不愿再打下去。

冯铨已经得知,荷兰人再次侵占了安不纳岛,很可能向香江岛下手。

这让他恼怒的同时,也感到了紧张。在向皇帝请求后,返回家乡招兵。

“一千人!”

“怎么这么少”

“咱们冯家什么时候这么没落,连三千人都招不到!”听着自家子侄的回话,冯铨对他们只招募到一千人,可谓大为不满。

凭冯家在涿鹿区的势力,在他看来至少也能招揽到三千人。甚至更多的人,都有可能招过来。

但是他的子侄却叫苦道:

“现在不一样了,涿鹿区哪有什么闲人”

“就是在大冬天,都有人去砂石厂、水泥厂做工,不做工的也在家里编笼子。”

向冯铨仔细阐述涿鹿区的形势,还有如今的新变化。

除了水泥厂外,涿鹿区现在最兴旺的,就是山前的砂石厂。

在顺天府各地修筑混凝土公路的情况下,砂石供不应求,一直都有缺口。

刘理顺组织人在山前发现砂石后,仿照朝廷开办的各种企业,成立涿鹿区建材公司,专门经营水泥和砂石。

并且招揽商人前去开采,由议会担保承包经营,公司在此期间只收取承包费,并且负责纳税。

这让涿鹿区的砂石开采进展很快,甚至有京城的大商人过来承包。涿鹿区修路的资金,大多是建材公司的收益。

那些承包的商人为了让承包费不浪费,就连大冬天也在开工,很多不忙碌的农人都被吸引去。

至于城里的居民,则被倪元珙组织着编织鸟笼,运到京城卖给养鸽的人。

这是他发现的涿鹿区优势产业,涿鹿区东北的义和庄,号称北笼之乡,有很多擅长做鸟笼的手艺人。

在京城鸽子受保护、养鸽子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涿鹿区的鸽笼同样供不应求,占据很大市场空间。

每个鸽子市场,都有涿鹿区的鸽笼商人存在。

如此情况下,冯家如何能招揽人给他们卖命。更别说是去香江岛,在遥远的东南之地。

冯铨对此仍不满意,喝问道:

“咱们家的佃户呢”

“难道他们明年不想再种地”

他弟弟冯钰在旁道:

“地就更别说了,如今冯家哪还有多少地。”

“有产税就是涿鹿区议会通过的,咱们的刘区长是严格执行,谁的情面都不给。”

“为了少交有产税,我已经做主把地分出去了。”

“实在没法分的,也都卖了出去。”

“除了祭田一千亩、学田一千亩,咱们两家各有七百五十亩地。”

这是他按报纸上的提示,所做出的最佳分配。在无法对抗官府政策的情况下,他只能和冯铨各保留七百五十亩地,然后以冯铨的名义向族里捐出祭田一千亩,以自己的名义把冯家私学选为小学堂,捐献学田一千亩。

总计也就留下了三千五百亩地,其它的都被分配、售卖了出去。

有产税的事情,冯铨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对自家的影响会这么大,以至于连卖命的人都招不了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