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网开一面(2 / 3)

“如今盐引要统一,自然就不能这样了。”

“朕决定允许他们从盐场直接买盐,同样按批发价,最高五厘一斤。”

“盐场要成立附属的盐业销售公司,专门以批发价卖给这些人。”

“为朝廷服役的军户、匠户、灶户也享受这个优待,每年可以用批发价,购买二百斤食盐。”

“各地专门制作咸菜等腌制品的商人,只要按朝廷规定注册企业依法纳税,也能获得大批量购买食盐的资格,前往盐场用批发价买盐。”

这样必然能带动食盐的消费,让食盐的使用数量,变得更多起来。

同样会对盐商的利润有影响,因为这些人能在盐场用批发价买食盐,盐商自然就少了卖盐给他们的利润。

尤其是咸鱼如果被大量贩卖,民众购买食盐的数量就会降低。

他们想提高食盐售价的时候,还要考虑民众会不会购买咸鱼咸菜代替食盐。

可以说,以后食盐行业会多出一个竞争者,那就是咸鱼等腌制品。

这让韩爌忧心忡忡地道:

“这样必然有人私下里贩卖食盐,各地的盐业公司股份,就更卖不出价格了。”“陛下打算把盐业公司的股份发给功臣,岂能这样胡来”

朱由检对他这番话很是腻歪,正是因为盐业公司的股份卖不出价格,他才选择弱化盐业公司。

否则直接由朝廷占据一半股份垄断盐业销售,他又岂会不乐意

所以他很是厌烦地向韩爌道:

“他们没有对外销售的资格,各地盐业销售公司只要正常经营,断然没有不挣钱的道理。”

“韩卿不要只为盐商考虑,要多想想民众。”

这番话着实有点重,是在怪韩爌的立场太偏。

韩爌纵然想争辩自己也是民,但是在皇帝凛冽的目光下,还是沉默起来。

然后朱由检才说道:

“至于精品食盐的问题,可以把它们作为奢侈品,缴纳奢侈产品特别税后贩卖,允许价格突破一分限制。”

“但是为保障民众的食盐需求。奢侈盐的总重量,最高不得超过全部食盐的两成。民众想买正常食盐的时候,商家不得拒绝。”

对盐业公司开了一道口子,允许他们把两成的盐,作为奢侈盐贩卖。

这部分盐他们能挣到多少钱,就要看各人的本事了。有些加工得很好的食盐,说不定能卖出高价来。

但是想到加工盐,朱由检又想起生产和加工食盐,都需要限定资格。避免一些盐商打着再加工的旗号,偷偷在一些地方自己生产盐。

他让盐政总署制定具体的办法,把食盐生产、加工、销售区分开。严查偷税漏税,在纳税的食盐中掺入私盐。

然后,他才把话题重新拉入正轨,又说道:

“今年草原各部,在满桂带领下立下了不少功绩。”

“对这些部落必须赏赐,让草原上的人知道跟随大明有好处。”

“朕决定在贸易配额之外,允许效忠大明的部落,无限制购买咸鱼、咸菜、罐头等腌制品。”

“他们的肉干、奶酪、皮毛、羊毛等产品,也能不受贸易配额限制,贩卖到大明这边来。”

“这是对效忠大明、立下功绩的部落的赏赐,理藩院要统计一下,有哪些部落该给这个奖赏。”

这个措施,明显是为了多卖盐。

在决定把盐引无限制地跟随食盐发放后,朱由检决定尽力扩大食盐的生产量,让朝廷多收到盐税。

腌制品行业就这样被他扶持,而且鼓励向草原贩卖。

草原上的人只要吃到用食盐制成的腌制品,也相当于给他交了盐税。

至于对等的解除肉干、奶酪、皮毛、羊毛等产品的限制,同样也别有用心。等以后孙元化等人出使西洋回来,带回细毛羊等品种后,大明的毛纺织业就会发展起来,让草原成为养羊地。

以后草原和中原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直到再也分不开。

但是朝堂上的官员,现在是不理解皇帝的深谋远虑的。他们担心的是,皇帝对草原的限制太松,有可能让草原上的部落强大起来,以后再次寇边。

户部左侍郎李长庚就说道:

“若是不限数量,草原上的部落在购买咸鱼之后,有可能层层转卖,流传到建虏那边。”

“建虏买到咸鱼后,就有了足够的食盐,也会更有力气。”

“臣以为还是应该限制,加入贸易配额中去。”

对此朱由检不以为意道:

“咸鱼再怎么好,也不能够当饭吃。”

“卿的忧虑,有些过于深远。”

不过还是对此表示赞赏,嘱咐黄立极道:

“选择部落的时候,要多选对大明忠心的,而且要在张家口的西面。”

“这样纵然建虏想买,也需要经过经过上千里地,价格不知要高到哪里去。”

“一旦在建虏那边发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