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长城方面军(2 / 3)

他为此花费了极大心力,把之前成都守城时的有效经验,在长城推行下去。

对于不听话的将领,则是在营兵制改革时,把他们调任到卫所改成的守备区。

如今已初步有了成效,长城沿线的兵力,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按照枢密院的编制,长城沿线兵力,被整编为第二方面军。编号仅次于京营禁军整编的第一方面军,还要在辽东整编的第三方面军之前。

下属兵马从山海关由东向西,被整编为六个师。由21到26,对应原本的蓟镇东协、蓟镇中协、蓟镇西协、昌平镇、宣府镇、大同镇。

其中第21师,就是原本的蓟镇东协,负责山海、石门、燕河、建昌四路。

山海关因为归属辽东方面军,被编为第31师。所以第21师负责的,只有石门、燕河、建昌三路。

第21师的西面,是第22师防区,负责原本蓟镇中协下属的太平、喜峰、松棚、马兰四路。

更往西的第23师,负责原本蓟镇西协下属的墙子、曹家、古北、石塘四路。

这三个师原本是蓟镇下属的协守副总兵负责,如今被提升为师将总兵负责。

每个师

原本的每个路改编为一个旅,下属根据需要守卫的关隘设二到四个营,每个营负责一个关隘防御。更往下的大队、中队、小队改革现在大多还没进行,负责守卫长城的仍是原本那些兵力。

但是却消除了主兵、客兵之分,把所有兵力都置于旅的指挥下。然后再根据战力确定正兵、辅兵,以及甲等营、乙等营,享受不同待遇。

原本十一路、现在十一旅的负责人,也由参将、游击,提升为了旅将。

不合格的自然被调换,改为在卫所改成的守备区任职。

有功敢战的将领被升了职位,朱燮元带来的西南有功将士、之前在辽东立功的将领、还有参加武道大会的军中勇士,在这次整编中纷纷被升了职。

单是这个改动,就让长城沿线变得井井有条,各地守将再无推诿塞责的余地。

朱燮元面对袁可立的询问,此时就回答道:

“蓟镇原有主兵80726名,客兵64954名,杂兵2548名。如今经过整编后,分属21、22、23师,每个师都有四到五万人。”

“昌平镇原有主兵17860名,客兵15990名,杂兵568名。在整编为24师、并加入西南将士后,有将近四万兵力。”

“宣府镇、大同镇在顺天府之外,尚未完成营兵制改革,仍是原有的九万多和八万多兵力。”

“另有秦良玉将军的白杆兵九千人,如今驻扎在密云。”

这是朱由检又从石砫土司调来的,他对很久没有经历战事的蓟镇不放心,让秦良玉多调来些兵力。

秦良玉和石砫马家也想得到新皇帝看重,并且想要把土司世职转为爵位,自然是一拍即合,把石砫精兵调了过来。

他们如今就驻扎在密云,作为长城督师的直属兵力。

并且秦良玉还有一个兼职,那就是23师师将,整训原本的蓟镇西协。

22师师将,是原本的蓟镇总兵麻登云,仍旧负责防守任务最重的蓟镇中协。

21师师将,则是王之臣推荐的杜文焕。这个人是杜松的侄子,朱由检登极时还是山海关守将,后来告病离职,返回延安卫老家去了。

他可能盯上了延绥总兵的位子,但是朱由检因为他儿子杜弘域担任宁夏总兵,安排了尤世威担任延绥总兵。

杜文焕在家里歇了一年,又通过负责永平一带防御的老上司王之臣,趁着蓟镇整编起复为21师师将,仍旧是总兵一级。

至于24师师将,则是由昌平镇总兵许成名担任。他是西南有功将领,和朱燮元、秦良玉一起调过来的。

25师师将,是宣府镇总兵黑云龙。

26师师将,是大同镇总兵杨茂春。

两人还有个上级,以前是长城提督满桂,现在是署理提督的朱梅。

这就是长城沿线的主要兵力和将领,单从纸面上来说,称得上兵力雄厚——

三十六七万的大军,完全不用担心建虏那五万人。

但是朱由检却知道,这些都是不作数的。否则辽东那十一万兵力,早就把建虏平定了。

尤其是久未经历战事的蓟镇,最让他心里不放心。即使更换了将领,打仗还得靠士兵来。

再加上这些兵力大多是在长城关隘固定防御,能机动的很少,朱由检想着自己让卢象升练的乡勇,下令道:

“保定巡抚卢象升练的乡勇,是为了作为守卫长城的后备兵力。”

“如今既然长城有可能被进犯,那就以演习名义让卢象升率这支兵马过来。”

“如果表现得好,授予27师番号,纳入长城方面军。”

以在京西举行演习的名义,调天雄军入卫。

同时下令给保定总兵曹鸣雷、山西总兵张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