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海权宣言(2 / 3)

剩下一半海军部留三成做经费,另两成分给海军和海警的缉私队。”

“统计各地海关署成立以来,这些时日征税的成效,选拔优秀的官员,进入海关总署任职。”

这是他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原本他是打算把海关设立完整后划给户部的,以免海军自己有了经费,以后会难制约。

但是现在发现群臣对发展海军不热心,而且海关的征税,需要海军其它机构配合后,就把海关总署仍旧留在了海军部,户部只分享一半税款。

喻安性对于海关总署的税收凭白要分出去一半,并不怎么乐意。毕竟海关总署是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如今刚见到成效而已。

眼看就要收获,皇帝让他把一半关税分给户部,这让他如何能够乐意?

对于这点,朱由检向他解释道:

“以后收税的票据,要逐渐全国统一。”

“海关要和户部配合,摸清各地货物的流转。”

“这样有人逃税出海的时候,海关就有依据了。”

“可以对偷税漏税的人,直接进行处罚。”

“所以海关征税,离不开户部配合。”

“将来海军需要大笔经费时,也需要户部拨款。”

说着,他向群臣宣告:

“大明雄立世间,海军和陆军缺一不可。”

“虽然现在腾不出手来,但是在建虏等乱子平定后,必然要大力发展海军。”

“现在财政紧张,大明腾不出手来。但是未来财政宽裕后,大明的海军要大建。”

“朕对海军的要求是,大明的海军力量,要高于世界上第二和第三海军强国力量的总和。”

“尤其是主力战舰的数量和吨位,一定要超过他们。”

“大明要掌握整个世界的制海权,让大明的贵族能在世界各地开藩、让大明的商人能够自由贸易。”

这是他第一次提出,对世界海权的要求。

并参考后世英国的两强标准,制定了大明自己的两强标准。

指出大明获取海权的目的,就是在海外开藩,以及自由贸易。

可以说,这是大明争夺海权的宣言、以后要正式进入大航海时代。

可惜朝堂上的臣子,大多对此没有什么概念。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皇帝学习成祖,想要像郑和下西洋那样,再一次万国来朝。

他们认为皇帝这是在好大喜功,白白浪费钱财,又一次老生常谈地提出对郑和下西洋的批评,让皇帝节省用度。

面对这些批评,朱由检丝毫没有在意。因为袁可立、徐光启两位大臣,都因为严峻的救灾形势支持海外开藩。黄立极、施凤来、秦士文等人,更是毫无疑问地支持皇帝。

所以,在他们喷了一堆唾沫星子,朱由检从善如流地表示听取之后,补充道:

“这个两强标准是远景目标,预计需要二十年时间。”

“现在海军的目标是,追上世界上海军最强的国家。”

“喻卿,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海军最强,有多少主力战舰?”

喻安性“啊”了一声,对此没有什么概念。

因为在他看来,大明毫无疑问是最强,葡萄牙人、荷兰人等泰西人,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

这也是他当年签订《海道禁约》、之前更换成《自贸区约法》时,无比强势的原因——

在他内心里面,根本看不起这些泰西人。

俞咨皋对此还算有些概念,因为他当年打过澎湖之战,对荷兰人的七艘主力战舰发挥的威力,如今记忆犹新。

所以在皇帝要求他仿制西洋船只时,他丝毫没有犹豫。

他早就已经认识到,大明在远洋战船上落后了,不如在世界各地海洋上相互厮杀的泰西人。

想着自己从泰西商人那里搜集的消息,俞咨皋道:

“臣听说西班牙人在三四十年成立无敌舰队,拥有主力战船一百五十多艘,火炮三千余门,大小舰船千余。”

“若以追上西班牙人为标准,应该建造一百五十艘主力战舰、三千多门火炮。”

完全没想到大明差了这么多,袁可立怀疑道:

“这一百五十艘主力战舰难道都要新造?”

“海军现有的船只,就没有一条称得上主力战舰吗?”

俞咨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

“海军有些大船,但更适合做商船。”

“像盖伦船那样拥有几十门火炮的主力战舰,那是一条没有。”

“按照泰西的标准,只能做辅助船只,想打败主力战舰很难。”

“当年澎湖之战,大明动用二百多艘船只,才把拥有七条主力战舰的荷兰人打败。”

袁可立等人听到,都是相顾无语。他们此时才知道,大明的海军实力,相比西班牙、荷兰这些泰西海军强国差距这么大。

这却是俞咨皋有意隐瞒了一些状况,那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