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西南奇捷和抢时间(2 / 3)

说,就是一场及时雨。让他英明天子的名号,被更多的人承认。

任谁面对这种天子的旨意,都要掂量一下自己。

所以,了解这场战事意义的朝堂大臣,才对皇帝迫不及待地把朱燮元调回来,感到不可思议:

难道皇帝就不担心,朱燮元调走后西南战事出现反复,有损他的威信?

倾向于维持西南当前的局势,袁可立道:

“水西地形崎岖,寻常人摸清已经很难。”

“彻底平定水西,仍旧需要朱燮元。”

“臣恐这时候调换五省总督,会让战事反复。”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

“朕也知道这一点,按理说不该把朱燮元这么快调过来。”

“但是朝廷这边,确实需要他啊!”

“长城总督一职,现在还是由秦侍郎兼任。”

“他的身体不好,再这样下去,朕担心会再次累坏。”

“朱燮元立下大功,他在长城朕会更放心些!”

这让袁可立沉思起来,有些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事实上,蓟辽这一带长城防御有缺陷,几乎是有见识的大臣都知道的事情。

孙承宗就不止一次指出,林丹汗这个人不能信任,不能指望他帮助大明守草原。

今年建虏对察罕部兴安岭故地的劫掠,毫无疑问证明了这一点。

林丹汗等人面对建虏劫掠祖地都不敢抵抗,谁敢相信他们在建虏进攻大明时,会下全力牵制。

一旦建虏绕过宁锦防线,通过草原进攻蓟辽宣大一带的长城,整个京城都会受威胁。

所以皇帝把长城总督空置、让兵部右侍郎秦士文兼任,才得到袁可立等人认同。因为他们同样也担心,建虏绕过宁锦防线破关。

如今皇帝要把朱燮元从西南调过来,担任长城总督,更加让人认识到,皇帝对长城防线的担心,以及对朱燮元的信任——

这是要把长城的防御重任,完全交给朱燮元。

从西南升到京城附近,对于朱燮元来说是升官,阻拦的话有可能结仇。再加上京城防御确实重要,袁可立一时无言。

面对这个局面,大学士韩爌出言道:

“西南战局大势已定,纵然换上的人稍差,也影响不了大局。”

“臣以为朱燮元可以调离,傅宗龙、袁崇焕二人,皆可承担重任。”

推荐从傅宗龙和袁崇焕中,选择一人担任川贵五省总督。

群臣交流之后,大体也是这个意见,朱由检遂下令道:

“朱燮元卸任川贵五省总督,以兵部尚书督师宣大、蓟辽等处长城边务,允许每月回京。”

“川贵五省总督兼贵州巡抚一职,由提督傅宗龙接任。”

“傅宗龙的提督一职,由云南巡抚袁崇焕兼任。”

让内阁拟定旨意,调动三人职位。

群臣看着韩爌,对他更是佩服。这次调动提拔了他的学生袁崇焕不说,而且朱燮元进京,也分了袁可立的职权。

毕竟皇帝说了,朱燮元是以兵部尚书身份督师,而且允许回京,可以到兵部管事。

袁可立这个兵部尚书,职权又一次被分。

这让明白其中微妙的大臣,如何不佩服韩爌。

不过朱由检对袁可立还很是信任,丝毫没有故意打压他的意思,询问道:

“京城周边的总兵,现在有空缺吗?”

袁可立斟酌了一下,回道:

“昌平总兵郭钦,因为附逆被免。”

“现由副总兵管参将事徐镇都署理,可以说在空缺。”

朱由检当即下令道:

“贵州毕节等处总兵官许成名,调任昌平总兵。”

“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兵,一并调到京城来。”

“让朱燮元、刘可训、许成名、秦良玉等人挑选精兵进京,举行奏凯献俘大典。”

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典礼,好好振奋京城人心。

也让世人知道,他这个皇帝的功绩。

然后他又安排道:

“四川总兵侯良柱,加都督同知衔。”

“荫一子金吾卫指挥同知,告诉他好好作战。”

“若是能建几个新卫所,朕不吝世袭指挥使甚至世袭爵位。”

“西南有功将士,皆可在新卫所当世官。”

“世袭军官和世袭军士的赏赐标准,要告知前线将士。”

这是对西南有功将士的封赏,也是他调回朱燮元的原因。

如果按朱燮元的做法很快招降安位,如何奖赏平定奢安之乱的有功将士?

就是在水西再打上几年,朱由检也要开辟几个新卫所,封赏有功将士。

不过对于侯良柱他不是没有警惕,在把刘可训调回京城之后,他想到之前自己赐下银印的援蜀参军副总兵江起龙,下令道:

“江起龙实任四川副总兵,让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