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由检褒扬功臣的规定,这些人的后裔都是可以去海外开藩的,最高能恢复祖上爵位。
所以孙承宗是没办法以家乡为爵号的,只能另想名称。
最终,群臣以辽东首府辽阳府,拟封孙承宗辽阳侯。
将来他开辟的藩国就是辽阳侯国,与辽阳是友好城市——
将来孙承宗死后,大概率成为两个地方的城隍,相互间密切联系。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向群臣道:
“孙承宗的爵号,就定为‘中兴辅运推诚守正文臣辽阳侯’。”
“勋级上柱国,散官特进光禄大夫,加衔太傅。”
“其大学士一职转为枢密使,待到进京授爵后转任左都督。”
“其他中兴功臣,同样照此办理。”
这是孙承宗的爵位,被讨论这么久的原因。
因为他就是标杆,决定其他功臣要封什么样的爵位。
在孙承宗拟封辽阳侯后,其他人的爵位纷纷被定下。
首先就是侯世禄,是辽阳会战、浑河会战的功臣,同样被封为侯,定名浑阳侯,二等县侯爵位。
满桂因为封号变迁,同样要重新册封,仍旧被定为东平侯,也是二等县侯爵位。
两人因为对战局起到决定性作用,封号同样是“中兴辅运”。并且授勋上柱国,散官特进光禄大夫,加衔太保。
在他们之下的就是毛文龙,虽然他想要封侯,但是功绩却差一点。最终仍是东江伯,只是晋升为一等郡伯爵位。封号“中兴翊运”,同样加衔太保。
和他同样待遇的是杨嘉谟,因为主持海城会战,对破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被册封为威武伯,同样是一等郡伯。
海军提督俞咨皋,因为在后勤和支援战斗上的功绩,同样提升为一等郡伯,封号仍是镇海伯。
挽救牛庄战局的佟翰邦、指挥牛庄之战的尤世禄、稳定牛庄战线的郑芝虎,同样被册封伯爵,授与二等县伯、三等乡伯爵位。
在海城会战斩获最多的杨御蕃,还有在辽阳会战、浑河会战接连斩获的曹文诏,因为杀敌功劳足够,同样被授予三等乡伯。
率领一万东宁兵支援的何可纲,虽然没赶上最后的大战。但因为大凌河之战的关键作用,这次被追叙功绩。被朱由检以前敌委员会的功劳为由,从一等子进封为三等伯。
毕自肃同样是前敌委员会成员,而且在后方也有功绩,不过把他封为伯爵有点勉强。最终他和后来加入前敌委员会的卢象升一样,被封为世袭子爵。
其他的洪承畴、刘兴祚、马世龙、孙应元、李九成、曹变蛟、田见秀、艾南英等人,同样各有封赏,封号“中兴翊卫”。
就连只赶上最后进攻沈阳的秦良玉,也被追叙白杆兵以往的功绩,被册封为忠贞伯。
加上以悬赏封伯的崔南伊、复土千里的张献忠,一共有三侯、十二伯,通过辽东战事获得高级爵位。
他们和数十位子男、数百位爵士,共同组成了辽东功臣群体。
如果再加上江陵郡公张同敞、宁远伯李尊祖、南安伯郑芝龙,以及其他的功臣后裔复爵,这些朱由检登极后册封的贵族,已经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