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异族细分法案(1 / 2)

以卫所推行教化,显然增加了卫所护军的权力。

枢密院对此自然是乐见的,就连刚才和文职军官争夺职位的文官,对此也很乐意。

孔子以教化成为圣人,推行教化无疑戳中了他们的心坎,让他们纷纷拥护。

而且,艾南英以翰林身份担任护军立下功绩,也让很多文官心动,觉得似乎可以学习。

朱由检见他们兴高采烈,有心多引导他们思索这个问题,他向群臣问道:

“汉唐都曾是天朝,打下大大的疆域。”

“你们有没有想过两朝的区别是什么为后人留下了哪些教训”

群臣知道皇帝又要以史为鉴,一时间纷纷讨论。

只是皇帝的话题太大了,他们揣摩着皇帝的用意,仍旧不明所以。

这两个朝代都太大,留下的经验教训太多,很难清楚地说出来。

直到朱由检道:

“汉亡之时,汉人居住的地方有哪些”

“唐亡之时,汉人又都分布在哪里”

“诸位能说清楚吗”

这种具体的问题,那就好回答了,首辅韩爌说道:

“汉亡之时,三国虽然纷乱,魏国却仍能收复西域,蜀汉收复南中,东吴奄有交趾。”

“唐亡之时,除了归义军外,西域和河西走廊大多被异族占据,河套、交趾丢失,南诏成为大理。”

“又因石敬瑭割让燕云,使得辽国、西夏,成为宋朝大敌。”

这番话充分说明了汉唐灭亡后的区别,朱由检道:

“这就是两朝的差别所在。”

“汉朝构建国族,所以华夏之人,之后被称之为汉人。”

“唐朝虽有唐人称呼,却未能把归顺的异族教化。”

“这些异族在唐朝强盛时恭顺,但是一旦衰落,就变成凶恶的敌人。”

“安禄山如此,吐蕃、回鹘、契丹同样,使得盛唐之后,汉人深受其害。”

“宋朝之所以积贫积弱,除了偃武修文外,就是因为外部压力太大,一直在收拾唐朝留下的烂摊子。”

“本朝一定要汲取教训,对异族施行教化,利用数代之功,把他们教化为华人、汉人。”

“绝不能在衰落的时候,让异族残害汉人。”

群臣闻言纷纷称赞,认为确实是这个道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八个字,可是刻在很多人的心里。

尤其是前些年大明衰落,建虏、奢安杀戮了不少汉人,更是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教训。

在他们看来异族就需要教化,免得再度为害。

所以朱由检的教化方案,毫无疑问取得了群臣的支持。

然后他又问群臣道:

“你们都来说说,应该如何教化异族呢”

“汉唐留下了什么经验”

这个问题就好答了,有的说用诗书,有的说用礼乐。

还有一些枢密院的官员,说要使用武器。

毕竟汉朝打败匈奴的事情,这段时间没少被皇帝提起。

朱由检听到枢密院官员这么说,面上颇是欣慰,向群臣道:

“夷狄畏威不怀德,对他们首先就要用威。”

“只有在武器的威胁下,他们才愿意接受教化,进而感念你们的恩德。”

“如果不用威一味施德,那不过是宋朝送岁币、壮大蛮夷而已。”

“所以本朝虽然给草原诸部市赏,却首先打服他们、逼他们接受册封。”

“万不可为了一时安稳,就送钱送物壮大蛮夷。”

这番话说得一些臣子颇是尴尬,因为有些人就是这么想的。认为只要边疆安稳,送些钱给蛮夷也没关系。

反而是出兵抵御,消耗的军费会更多。所以很多文官不喜欢打仗,宁愿钱贿赂蛮夷。

如今这种做法,被皇帝明确否定,认为是在赂敌。

——

确定了对待蛮夷的策略,朱由检道:

“威慑蛮夷,需要大明够强大。”

“除了武器之外,还需要足够的兵力、人力。”

“对蛮夷各部,则要尽可能地削弱,让他们无法合为一体。”

“例如建虏,他们是把各部女真人联合起来,才给大明这么大的威胁。”

“今后断不可出现这样的势力,从源头把他们分离。”

刘遵宪听得疑惑道:

“如何从源头分离呢”

“该用什么办法”

朱由检面露微笑,说道:

“一个办法,就是把蛮夷细分。”

“例如,女真人有建州女真、东海女真、北山女真,他们是为什么分成这个样子的呢”

群臣闻言思索,刘遵宪道:

“建州女真,当是源自大明册封的建州卫。”

“东海女真和北山女真,源自他们居住在东海、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