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火器利害,这是八旗将士都知道的。
但是厉害到什么程度,却又没有人能说清楚。
大宁之战阿济格麾下全军覆没、牛庄一带明军战舰如同妖法一般喷射的箭雨……
都让大明火器的威力在建虏底层有所夸大,高层却有些将信将疑——
毕竟大宁之战死伤的人员太多了,活下来的人又说不清楚,不能准确描述大明火器的威力。
黄台吉等人对这些人颠三倒四的话,当然不会全信、或者说不愿相信。他们更愿意相信是阿济格指挥失误,而非大明的火器太犀利。
至于被传为妖法的箭式榴霰弹,他们缴获过未爆弹头、知道这种炮弹的原理。更不认为它是妖法,只当作是厉害的武器。
如此一来,八旗的高层和底层,对明军的认识就有偏差。底层普遍惧怕,高层犹豫不定,这也是黄台吉一定要打这一仗的原因,想要摸清大明火器军队的战力。
现在,他们在海州城外,终于见到了大明的火器新军,所发挥的威力。
无论高层底层,看到这个战况,都是纷纷失语:
知道明军的火器厉害,但是却没人想到厉害到这个程度。
从进入大明火炮的射程开始,多尔衮麾下就一直单方面承受火器射击。
进入三百步后,更是在承受死亡之雨。
明军的抬炮、线膛铳、还有火炮发射的霰弹,都让这些士兵每前进一步,就要倒下许多人。
这根本就不是打仗,只是单方面被屠戮而已。
纵然多尔衮带着镶白旗在后面压阵,汉兵和朝鲜兵也承受不了这个损失。
他们崩溃一样乱跑,建虏靠以往的凶威都无法压制。
黄台吉见此情景,心中一片冰凉,此时他已经不再考虑汉兵的想法、意图设置什么八旗汉军了。
现在他最大的念头,就是把两红旗从海州城里救出来,然后跑得远远的。
明国的火器军队,已经进化成他看不懂的样子,更别说破去火器战阵。
“这是大凌河之战的重现。”
“明军已经把守城战法,用在野战上面。”
口中喃喃说着,黄台吉只能这样理解。
否则他根本说不清楚,明军为何变成了这个样子。
而在提到大凌河后,那些被震惊得失语的八旗高层,总算有些明白过来了。
这一仗确实和大凌河之战差不多,明军都是用密集的火力,不和他们近战。
区别只在于当时明军有城池可守,优势还要更大些。
现在的明军则在包围两红旗,要时刻担心两红旗从城中冲出来。
不过看大明军队的样子,他们对两红旗并未多忌惮,甚至已视为瓮中之鳖,要把两红旗全部吃下去。
如果这一次不能把两红旗救出去,等待两红旗的,那就只有覆灭。
——
代善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多尔衮组织第三波攻势时,已经让镶红旗做好准备,从海州城西门冲了出去。
临时带领镶红旗的杜度,更是一马当先,带着麾下一千多人的本部,冲在所有人的最前面。
守在西门、本打算支援田见秀的杨御蕃,当即挥兵列阵,利用前段时间挖出的工事,对冲出来的镶红旗展开射击。
杜度率镶红旗士兵刚从城里冲出,就感受到多尔衮此时一样的压力。
尤其是城门之处狭窄,早已完成校射的明军炮兵,对着城门方向猛烈炮击。
有时恰好打进城门洞,一颗炮弹能把一列正在出城的建虏串起来。
建虏被打得哭爹喊娘,城门洞都为之堵塞。
代善和萨哈廉看着这一幕,脸色都有些苍白。
尤其是萨哈廉,更加庆幸父亲以责罚自己为由、让杜度率兵去冲阵。
否则他现在焉有命在冲出去是必死结局。
父子俩对视一眼,代善道:
“执行吧!”
“不要再想别的。”
萨哈廉狠狠点头,当即命人放出信号。
很快,海州城中四处火起,还夹杂着爆炸声。
城里的汉人、女真人,都被惊动起来。
“明军炮轰海州,大伙儿都快逃啊!”
嘈杂的声音响起,城里慌不择路的百姓,开始跟着一些人去城门。
此时,海州城五个城门,全部已经洞开,还有一些城墙不知什么时候塌陷,可以容纳人出来。
眼看海州城的百姓逃出,明军面面相觑。不知是该射击,还是收容他们
带领天雄军看守南面两个城门、作为后方指挥的卢象升,看到这一幕后,果断道:
“命令出城的人举手,向城墙两侧转移。”
“敢冲阵者杀无赦,当作敌人看待!”
命令士兵大喊,同时把这个措施传向其他城门。
陈继盛等收到后,顿时知道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