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葛九思道:
“鲁本斯地位显赫,而且年事已高,不见得愿意前往大明。”
“不过也可以请他作画,询问试探一番。”
“最重要的还是寻找伦勃朗,皇上对他很重视。”
“若是还找不到,那就发出悬赏,尽量在三月前找到这个人。”
三月、四月是里斯本到果阿出发的时间,能够借助季风航行,半年时间就抵达果阿。
这相比他们来的时候费了近两年,速度要快多了。
他们在里斯本了解到这些后,就约定三月派船只回到里斯本,沟通派几条船回去。
他希望今年就把伦勃朗送回去,让皇帝看到自己的功绩。
葛九思同样如此,两人开始加大力度采购物资、招揽人才。
——
朱由检的吩咐中,不止让他们寻找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方面人才,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人才同样非常重要。
只是相比文艺界的名人来说,他对科学名人更不熟悉,也不知道此时有哪些科学家。除了伽利略外说不出几个名字。
不过他还是安排阮大铖等人搜集学术界的资料,看看能邀请到哪些人。
阮大铖努力之下,得知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如今正居住在荷兰。
这是一个精通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人,阮大铖虽然对他的研究不怎么了解,却还是热情拜访。
笛卡尔之所以避居荷兰,主要是宗教因素。此时他正在书写关于形而上学的一本小书,主要目标是证明上帝的存在,证明灵魂能独立于身体而存在。对前往大明不感兴趣。
不过在得知大明的宗教政策很宽松、完全是世俗社会后,他向阮大铖推荐了梅森。因为他得知梅森在书写一本“邪恶之书”,很可能是偏向无神论的。
这种图书很受教会敌视,在法国出版的危险很大。如果出现问题,大明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庇护地。
梅森在后世出名的是梅森素数,他在此时的学术界,同样享有大名。
此人交游广阔,笛卡尔、费马、罗贝瓦尔等人,都通过他交流。这些人在梅森的住所聚会,被誉为“梅森学院”,是法兰西科学院的前身。
阮大铖通过笛卡尔,开始和欧洲学术界建立联系。
各个科学家的名字被他搜集起来,传给大明皇帝观看。
他本人也开始和这些人建立联系,以备在皇帝下达命令时,邀请这些人过去。
最让他欢喜的一件事,还是找到了伦勃朗,这位年轻人愿意前往大明。
——
“康斯坦丁惠更斯,他是我的秘书,擅长音乐和绘画。”
“他在三年前找到了两个年轻人,认为他们可以成为荷兰的鲁本斯。”
“一位是扬利文斯,一位是伦勃朗,他们在莱顿合作建画室。”
向阮大铖介绍着伦勃朗,奥兰治亲王有些得意地道。
在得知阮大铖很重视寻找这位画家后,他同样投入了很大精力。希望先一步招揽这个画家,让他像鲁本斯一样,成为自己的外交官。
阮大铖只给了个汉语音译名,他以为寻找会很难。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秘书三年前就接触过伦勃朗。认为这个年轻人,有可能成为荷兰的鲁本斯。
尤其让他满意的,是这样的人才有两个。伦勃朗和扬利文斯两人,都受到惠更斯的赞誉。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劝说伦勃朗,希望他以自己外交官的身份,去大明为大明皇帝服务。
并且许诺自己若成为荷兰国王,就册封伦勃朗为贵族。
(伦勃朗自画像,《戴饰羽帽的自画像》,1629年)
伦勃朗此时是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而且没有成家,自然很愿意冒险。
尤其是他出身磨坊主家庭,自幼学习的是神学,在大学学的是法律。因为信奉的教派在宗教斗争中失败,退学转学绘画。
他的心里还是很向往从政的,很羡慕鲁本斯在西班牙的地位。
在得知奥兰治亲王想培养荷兰的鲁本斯后,年轻而有冒险精神的他,很快就答应了。
他希望能够获得爵位,摆脱磨坊主家庭的地位——
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磨坊主都是经常被取笑的对象。他们普遍背负着骂名,被人们当成是骗子、敲诈勒索者和通奸者,靠着天平玩弄女性。
伦勃朗去莱顿大学读书,就是他的家族摆脱这个地位的努力。
只是很不幸他失败了,没有读完就退学转学绘画。
阮大铖对他的经历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在看到他的作品后,很快就明白了,皇帝为何重视此人:
伦勃朗在光影上的造诣,简直前所未见,这是一个有可能与达芬奇等人比肩的人。
尤其是画中的光影和色彩,让他想到了在笛卡尔那里看到的光学实验,赞赏道:
“以光影入画,伦勃朗先生的画作果然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