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2 / 3)

看戏剧结束,查理一世用拉丁语问阮大铖道:

“阮,你觉得这个戏剧怎么样”

“大明皇帝会不会喜欢”

阮大铖擦了擦眼角泪珠,同样用流利的拉丁语赞赏道:

“吾皇在派我出使时,就特意提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

“如今一看,果然不凡。”

“特别是这座剧院,很适合贵族观看。”

对戏剧和剧院都很赞赏,并且认为很符合皇帝提倡的话剧戏。

更多的使用对白而非唱腔的话剧戏,就适合在小剧场观看。

完全封闭而不受风雨影响的室内剧场,也一定会受贵族喜欢。

阮大铖此时完全明白了皇帝为何提到莎士比亚戏剧,这种戏传到大明后,一定会对大明的戏剧带来改变。

话剧戏将加快成熟,成为主流戏剧。

只要想想,阮大铖就觉得兴奋,觉得将来的戏剧史上,一定有自己一笔。

所以,他当即提出深入考察剧场,并且希望查理一世派遣剧团,前往大明演出。

此时海上航行的风险很大,路上不知要损失多少人员。但是查理一世不在乎,当即就表示会派遣几个剧组,去大明交流演出。

尤其让他欣喜的,是阮大铖表示可以用英语演出,不用翻译成拉丁文。

这对刚完成《圣经》翻译不到二十年、树立现代英语规范的英格兰语来说,可谓是极大的肯定。

周围贵族听到后,都是很有自豪感。

阮大铖则在心中暗笑,因为这是皇帝的交代。

当今皇帝并不希望欧洲都用拉丁文,鼓励他们和各国用本国的语言交流。在将来根据拉丁文和中文字典,创作当地语言字典。

阮大铖虽然觉得这样交流起来会更麻烦,却也能明白皇帝的用意:

显然,皇帝不希望欧洲出现统一的国家,故而鼓励各国用不同的文字和语言。

在顺手完成这个任务后,阮大铖道:

“吾皇陛下听说贵国曾战胜西班牙舰队,对贵国海军很是称赞。”

“希望贵国能派遣军舰,去大明交流访问。”

查理一世听到后极为高兴,喜形于色地道:

“派遣军舰当然可以。”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同时做贸易”

“我听说贵使可以分配贸易配额,分给英格兰的有多少”

如此直白的言语,让阮大铖暗暗摇头。

不过他此时也有些习惯了泰西人的直接,觉得这些人虽然在戏剧、建筑上有独到之处,却到底还是蛮夷。

对这些人就应该以利诱之,不能当作君子看待。

所以他熟练地打太极道:

“贸易配额的事,需要正使分配。”

“如今孙正使在罗马教廷,商议景教会的事情。”

“各国贸易配额多少,要看和教廷的商议结果分配。”

“阮某个人是倾向多分配英格兰一些的,但是你们需要表示对大明独立创建景教会的支持,还要想办法突破荷兰人的封锁。”

这个结果,让查理一世并不满意,甚至在听到荷兰后还有些愤怒,说道:

“阮,你知道圣公会一定会支持景教会的。”

“但是突破荷兰人对东方贸易的封锁,不止需要我们。”

“你们能不能提供帮助,在东印度那一片。”

阮大铖这下高兴了,庆幸于在出发时收复了满剌加,拍着胸膛说道:

“满剌加已重归大明皇帝治下,被皇上设为自贸区。”

“只要你们的船只达到,就能在满剌加和大明贸易。”

“也可以在大明的舰队帮助下通过南洋,前往大明港口贸易。”

详细说明了此时南洋的局势,尤其是自贸区设置一事。

这个消息在欧洲知道的都不多,更别说撤出南洋的英格兰人了。

查理一世等人听到大明在满剌加一带设立自贸区,都是惊呼起来。认识到通往东方贸易的大门,已经完全打开。

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更是狂喜,因为他们从印度抵达满剌加轻而易举。

这个消息传出后,他们的股票一定能大涨。

现在谁都拦不住,英格兰和大明展开贸易。

阮大铖在伦敦受到了狂热欢迎,他的收集羊马品种、采煤机械等任务,也进行得很顺利。

此时的英格兰根本没有保密意识,只要掏钱,就能把种子、工具买回去。

因为使团出发时皇帝还很穷,给他们的金银并不多,但是内库中积攒的丝绸和瓷器,却让他们带上了不少。

这些物品的样式虽然不符合泰西审美,但是在知道是大明皇帝所用后,很快在贵族中流行开来。

尤其是阮大铖代表大明皇帝赠送给英格兰国王的景泰蓝瓷器,让这种工艺复杂、绚丽多彩的瓷器,成为贵族的新宠儿。

无数的英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