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没有太深的概念。
他只知道,完成今天的指标,他就能拿到将近三四百块,这足够他潇洒一个多星期了。
一天的推广结束,夕阳西下。
方康和队友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收拾摊位,清点战果。
今天他们这个点完成了近300个有效注册,成绩斐然。
带队的小经理过来拍了拍方康的肩膀:“干得不错!方康,继续保持!公司不会亏待你们的,下周我们去高校做移动版专场,那才是我们的主战场。”
“好。”方康累得只想回去躺倒,但摸着口袋里公司预支的部分日薪,还是用力点了点头。
回学校的公交车上,他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城市。
许多公交站牌已经换上了msn的广告:【安全沟通,从msn开始】。
写字楼的电梯口、大学的海报栏、甚至是一些主流报纸的角落,都能看到那只蓝色的蝴蝶。
华夏尚鼎的金钱,正像瀑布一样倾泻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试图强行改变数以亿计用户的聊天习惯。
方康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这场针对qq的斩首行动,火力有多凶猛、覆盖面有多广、投入有多奢侈。
qq,能顶住这波攻势吗?
方康心里没有答案。
他只知道,明天他还得穿上那件蓝色的t恤,继续去街上,为他甚至并不完全了解的产品,呼喊、推广。
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这些线下推广员奋力攻城略地的同时,线上关于qq不安全、幼稚、非主流的认知战,也在各大论坛和媒体上悄然蔓延开来。
第二天早晨,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徐晋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告别幼稚:为何我选择msn》的长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选择的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徐晋开篇写道。
【当我看到那些花里胡哨的qq头像、那些幼稚的系统提示音,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需要一种更加成熟、专业的沟通方式?】
……
文章很快在知识分子圈内引发热议。
徐晋详细比较了msn和qq的差异,将msn描述为国际精英的首选,而qq则是青少年娱乐的工具。
他特别强调了msn的安全性能:【作为微软旗下产品,msn拥有企业级的安全保障,而qq则屡屡传出盗号事件。】
这篇文章并非偶然诞生。
华夏尚鼎科技以5万元的代价邀请徐晋撰写此文,同时承诺后续还有三篇系列文章,总价20万元。
徐晋在文章结尾呼吁:【让我们选择一种更加成熟的生活方式,从选择msn开始。】
同一天,五位有着百万粉丝的博客大v同时转发了这篇文章,并附上自己的使用体验。
这些体验也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文案,每一条转发的价格全都从2万到5万元不等。
周二出版的《南方财经周刊》则是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题为《即时通讯工具的安全之争》的特别报道。
记者采访了多位网络安全专家,这些专家一致认为msn在安全性方面远超国内同类产品。
一位自称某高校计算机教授的专家表示:【qq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加密技术,而msn使用的是与企业级软件相同的安全协议。】
事实上,这位教授只是华夏尚鼎科技聘请的顾问,每年领取8万元的咨询费。
其他被引用的专家也大多与微软或华夏尚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同时,一些外资控股的网站以及一些线下转线上的传媒集团,也同时上线了msn的专题推广页面。
编辑们接到上级指示,将关于msn的正面报道放在醒目位置,而关于qq的负面新闻则被刻意放大。
一家知名省媒的科技频道主编私下透露:【华夏尚鼎给我们开了100万的广告单,要求是在未来三个月内保持msn相关内容的正面曝光度,我们无法拒绝。】
夜幕降临,各大网络论坛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在天涯社区、猫扑、西祠胡同等当时最火爆的网络论坛上,关于msn和qq的讨论突然激增。
一个个普通用户分享着自己从qq转向msn的心路历程。
【终于告别qq了!用了msn才知道什么叫做专业的即时通讯工具。】一个刚注册不久的用户在天涯社区发帖道。
楼下立即有网友回应:【是啊,qq太幼稚了,全是小孩子玩的把戏。】
另一个用户分享道:【我们公司全部换用msn了,老板说看起来专业多了。】
深夏市,企鹅总部大厦顶层的紧急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马华滕坐在主位,面色平静de看着手中刚刚打印出来的报告。
围绕长桌而坐的企鹅高管们则一个个面色凝重。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糕。”张致东率先打破沉